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通涩并用治滑脱证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通涩并用治滑脱证例
[复制链接]
130
|
0
|
2019-8-21 05: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徐之才十剂指出:“涩可去脱”。临床验证,涩剂确有“去脱”的效果。但实例也证明,有不少病例,尤其是久治不愈患者,证情复杂,往往虚中夹实,服涩剂后常导致邪恋不去而难以奏功。本人以为,若寓通利于补涩之中,治疗常年不愈的虚实夹杂的痼疾,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从几则滑脱证实例中,谈谈临床通涩并用的必要性。
1 小便失禁例
张某某,女,34岁。2002年5月6日初诊。初因先天不足,继之以五载三产,肾气从此大伤,“五七”之龄,竟尔无分昼夜,小溲不能自主,点滴不断,淋沥不净,腰府酸楚隐痛,足膝痿软无力,畏寒怯冷,面色咣白,自远房闱。脉象濡细,舌淡、苔白。延及两载另3月。证属小便失禁,乃迭进温补肾阳,涩缩小水之剂,始效而终不效。细察其苔,见前半白,后半白腻,近根厚腻。询知偶然尿有灼痛感,此挟有湿热之象。拟寓滑于涩,寄利于补。仿菟丝子丸和六一散意立方。药用:菟丝子15g,肉苁蓉、桑螵蛸、龟鹿二仙胶(烊化)各12g,益智仁、台乌药各10g,六一散(布包)、牡蛎、龙骨各30g,附子6g,五味子3g。5剂。二诊时小溲略能自主,但仍淋沥不净,且于前晚起,恶寒反甚于往昔,经问诊后知新近冒风感寒,遂于原方中加桂枝3g,附子加至10g,续服5剂。三诊时小溲已能控制,唯仍偶见遗溺,恶寒已减其半,二诊方中去桂枝、五味子,加仙灵脾10g,川I断15g,再服5剂。四诊时小便已能自主,仍用前方为基本方,加覆盆子、巴戟肉、熟地黄、泽泻为丸,连服月余而愈。
按:本例临床表现出一派少阴虚寒的主证,考虑到病经两载有余,寒郁既久,也能化热;再则长期服食温阳之剂,难免酝酿为热,因而同时又偶见尿孔灼痛的膀胱湿热之象。为此,采用通涩并用补虚泻实,从阴引阳的治法,使阴阳各司其职,邪去正复而愈。
2 久泄例
吴某某,男,52岁。2003年12月10日初诊。入水感寒于先,饮冷伤中于后,脾阳由此不振,以致四载来肠鸣漉漉,大便溏薄或濡泄,完谷不化,日必三、五次,食荤则日达十数次,曾经脱肛,面色萎黄,神情疲惫,胃纳欠馨,食后脘腹胀满。延久失治,近5月又见五更泄泻,临厕前脐腹之分作痛,便后痛止,形寒,四末不温。脉细沉,舌淡,苔白根腻。此久泄之疾,证属脾肾阳弱而夹滞。法当寓攻于补,宗附子理中,合四神丸、桃花汤意立方:淡附片、煨肉果各6g,潞党参20g,苍术、白术、煨葛根、补骨脂、赤石脂(布包)各10g,干姜、吴萸、炙甘草各3g。5剂。另,枳实导滞丸30g,每早晚各服3g。复诊时主述:大便渐稠,日仅一、二次,此近数年来所罕见,且脘腹胀痛已减其半,谷食渐增,神情日振。前方加怀山药15g,续服5剂。三诊时大便日或间日一行,质先干后软,纳食已若常人,除餐后偶见脘腹略胀外,它无所苦,于二诊方中去枳实导滞丸,嘱服5剂。另,香砂六君子丸250g,每日3次,每次6g,于汤药服完后接服,以巩固疗效。
按:本例寒湿内蕴中州,脾阳受伐,中气不足,运化失职,而致食入后“水反成湿,谷反成滞”,湿滞交阻,于是腹胀、肠鸣、便泄完谷不化诸症丛生。延缠日久,脾虚及肾,以致又增五更泄泻。夫“久泄无火”,久泻肠滑,但此先后二天阳气俱衰之际,如不予温涩,则无以治其久泄,此乃治法之常;但邪湿中阻,若不加通利,将何以除其积滞?此又治法之变,二者缺一不可。又考虑到正虚之体,势不任攻伐,于是以丸药缓攻,且小其制,以冀去邪而不伤正,因而整个治疗过程较为顺利。
3 崩中例
王某某,女,34岁。2004年2月11日初诊。经水于昨暮先期旬日而至,经量似潮涌,色鲜夹小块,平素必历时3日而后淋漓十余日始净。经行之初,少腹胀满隐痛,经水涌出后其胀即松,未几复胀。腰府酸楚,掌心热,易怒,头目眩晕,口干不多饮,小溲黄赤,大便干结,带下连绵不断。脉象弦数,舌偏红、舌下青筋突起,苔薄白。证属崩中,由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血海沸腾,血热妄行而起,病经11个月,虽迭经医治,然塞流凉营有余,澄源活血未及,是以不效。拟通涩并进,务使瘀去崩定。仿二至丸加生地大黄方加味。药用生地黄20g,女贞子、墨旱莲、丹皮、丹参、白薇、阿胶(烊化)、制香附、鸡冠花各10g,地榆炭15g,大黄5g。3剂。复诊时自述上药服2剂后,下少量血块,旋即似净,近日又见少许经水。此次量较往昔已减八成,且服药后少腹未再见胀痛,颇感舒适。前方去地榆炭、鸡冠花,加乌贼骨20g,炒茜草10g,续服3剂。3月19日三诊:昨暮月水来潮,经量已若常人,能上班。用第二诊方去白薇,加川断15g,服3剂经净。4月16日四诊:前天即经行,量正常,除稍觉腰酸外,它无所苦,仍服三诊方3剂,遂瘥。
按:本例接诊时,审其证先期、量多若崩、色鲜,已11个月,且见一派肝肾阴虚火旺见证,固而支持其虚火内扰冲脉,迫血妄行的诊断。同时认为经行淋漓有块,少腹胀满,经行则胀减,舌下青筋等见证,此乃有瘀象征,瘀血不去则血难归经。因而仍用二至丸等复肝肾之阴以治本,复入生地大黄方和丹参意在逐瘀,生地大黄方见《千金翼方》卷十八吐血中,原文为“吐血百治不瘥,疗十十瘥,神验不传方”。其药物组成,仅为地黄汁、生大黄二味。其中地黄甘寒育阴,凉营以止血;大黄苦寒直折,涤荡以祛瘀。地黄补其虚,大黄泻其实;地黄守而不走,大黄走而不守。两者配用,则动静结合,开合相济,且补且泻,亦填亦削。
4 滑精例
谢某某,男,28岁。20o4年6月7日初诊。少年即患手淫,沉湎醇酒,婚后溺于房事,近因早泄而避免入房已8个月。由此精滑不分昼夜,若有所见闻必精溢,溢后疲惫不堪,头目眩晕,耳脑俱鸣,口干而苦,不欲饮,形体赢瘦,掌心灼热;却又日晡形寒,面色萎黄少华,腰府酸楚,足膝痿软,小溲黄赤。脉细数无力,舌偏红,苔薄白。证属肾阴亏虚,火扰精室于前;病久阴损及阳,肾气失约,不能藏精于后,又夹相火于其中。证情复杂,用药宜两益肾中阴阳,重填其阴,轻顾其阳,兼及相火,寓温于清,寄通于补。处方:生地、熟地黄、怀山药、云茯苓各15g,山萸肉、菟丝子、巴戟肉、桑螵蛸各10g,丹皮、炒黄柏各6g,生龙牡各30g。5剂。另,龙胆泻肝丸30g,每早晚各服3g。嘱戒酒,穿宽大内衣。复诊时主述:服药5日,仅滑精2次,神情渐振,胃纳增加,原方续服5剂,龙胆泻肝丸改为15g,每晚服3g。三诊时:自述5日来滑精1次,其它症状已日渐减轻,原方减山药、桑螵蛸,加芡实15g,金樱子10g,5剂。四诊主述:此次间隔一周,于昨夜梦遗1次,无以往滑精后神疲感,自觉已痊愈,仍用三诊方5剂,每间日服1剂,服药日当晚仍服龙胆泻肝丸3g。五诊时云:近日来滑精梦遗俱未见,神情恢复已若常人,除偶见耳鸣外,余无不适。处方:知柏地黄丸3瓶,每日3次,每次10粒。嘱节制房事,后即康复。
按:本例由于手淫而早泄、滑精,以肾阴耗损为主,兼见肾阳不足的各种见证。初、二诊亦用六味地黄合秘精丸,三、四诊参用水陆二仙丹而奏效。“失精一证,与肾虚不主藏精,肝火疏泄太过有关”。正如《医贯·梦遗并滑精》篇所云:“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则火不秘,以不秘之火,加临不藏之精,除不梦,梦即泄矣。”本例有所见闻,则精自出,相火妄动之因素应予考虑,且患者口干而苦,为此,自始至终加用了龙胆泻肝丸。
结语
北齐徐之才云:“涩可固脱”,我体会,滑脱证确有用涩剂的必要,但由于此类证情复杂多变,处理时不能以不变应多变,尤其要寓通利于补涩之中,方能奏效,否则将蹈功亏一篑之覆辙。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本文例举单纯使用补涩剂久治罔效的4则实例,均属寓通利于补涩之中而奏全功。由此可见,滑脱证应用通利剂是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儿科
杏林杂谈
医理探源
中医妇科
中医资源
古今医案
会员之家
wǒ想我是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