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刘绍武治肿瘤思路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刘绍武治肿瘤思路
[复制链接]
92
|
0
|
2019-8-21 05: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已故山西名医刘绍武认为,局部病以形态变化和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这种病理变化一般情况下多为慢性过程,因此,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在治疗上也需要使方剂具有相对的持续性。局部病变,不仅反应在局部,而且影响到整体的正常功能,造成整体的不协调;反过来,整体的不协调又可使局部病变进一步恶化。因此,每个局部必须服从整体,只有整体的协调,才有局部的改善。肿瘤病既是局部的,也是整体的,必须根据“协调整体,突出局部”的治疗原则,进行立法、处方、用药,才能收到理想的疗效。
一、守方原则
肿瘤病具有顽固性,治疗上必须体现稳定性,处方用药要有持续性。肿瘤病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代表本病的实质,决定着病变的始终。治病必求于本,本者,本质也。本质不变,方不可变,更则无效。这就是说,在诊断明确之后,一病一方,证不变,方不变。
二、整体协调
肿瘤病与整体有密切的联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肿瘤因子与生俱来,为什么有人发病而有人不发病呢?这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而免疫功能的正常与否又与人的先天禀赋、精神因素、心理素质、生活习惯、社会环境以及外邪侵袭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肿瘤病的治疗,一是调,一是治。通过协调使局部与整体达成有机的统一,维持一个动态平衡。整体的协调,可选小柴胡汤。人体胸为至阳,腹为至阴。阴阳的失和,气血的紊乱,脏腑功能的失调与少阳枢机不畅、太阴气机失常相关。小柴胡汤通过调和少阳和太阴,达到和解表里、疏通三焦、顺畅气血、平衡阴阳、协调整体的功能。
三、攻除肿瘤
消除肿瘤、抑制增生、保留功能是治疗肿瘤病的首要任务。刘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选用王不留行、夏枯草、苏子、牡蛎四药组成“攻坚汤”,收到较好效果。王不留行通经散结、祛瘀消肿,用量从30g到120g,无副作用。夏枯草清火散结,主要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瘿瘤,量至90g未见不良反应。苏子降气化痰,牡蛎软坚散结,两药各用到30g。四药伍用,起到缩小肿瘤、消除病灶之功。顽固肿瘤还可配服“鸡甲散”(鸡内金30g,炮甲珠30g,鳖甲30g),每服3~5g,日3次,以增强攻坚散结之力。
四、截断转移
中药在防止肿瘤扩散、杀灭癌细胞上有待进一步发掘和筛选。刘老临床体会,清热解毒药具有广阔开发前景。银花用量至60~120g无明显副作用,而凉血抗炎、抑制肿瘤作用加强。多种清热解毒凉血中药的联合使用,可增强清理血液、截断转移的功效。
病案举例
病案1 郭某某,女,34岁,教师,山西人。患者于1973年春发现左乳房有一鸡蛋大肿物,在北京某大医院作病理检查,诊断为“乳腺癌”,后行根治术,并作45天放疗。4个月后右乳房又出现核桃大小的肿物,双侧腋下、颈部淋巴结肿大。二次进京求治,诊断为“乳腺癌广泛转移”。因医治无望,返回老家。患者于1973年9月来门诊求治,见其极度消瘦,面色无华,四肢无力,脉细无力并上溢于鱼际,舌苔黄腻。处方“调神攻坚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夏枯草30g,王不留行90g,牡蛎30g,栝楼30g,石膏30g,陈皮30g,白芍30g,川椒5g,炙甘草6g,大枣10枚。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饭前温服。服药至30剂,食量增加,精神好转,肿物开始缩小,服至120剂,肿物已完全消除,体重增加10余公斤,服至180剂,体重增加20多公斤,精神佳,舌脉正常。再去北京复查,未发现癌细胞。以后每半年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复查一次,也未发现异常,追访6年以上未复发。
病案2 魏某,男,54岁,河北某县农民。1975年8月出现间断尿血,不急不痛。某地按肾炎治疗一年,尿血渐增多,形体消瘦,萎顿少神。至1977年3月,至某医院经膀胱镜检查和逆行性肾盂造影检查,诊为“膀胱癌晚期合并肾转移”。遂来诊,脉弦细无力,舌质灰暗,苔黄而腻。与调肾汤合攻坚汤为治。方为: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川椒5g,双花30g,丝瓜络15g,车前子30g,生蒲黄30g,仙鹤草30g,小蓟30g,夏枯草30g,王不留行60g,牡蛎30g,生石膏30g,甘草6g,大枣10枚。服30剂精神好转,食欲增进,仍为间断尿血,但量少于前。120剂后,尿血止。尿常规反复检查均正常。7月,因盛怒又出现尿血两次。仍服原方,并配服鸡甲散,每次5g,又服50剂,再未尿血。10月,至原医院复查,原癌肿部位模糊不清,肾盂未见异常。汤剂改为每周一剂。仍继服鸡甲散。其子来并称:精神比病前还好,每天都参加农田劳动。
病案3 王某,男,某县干部。患者鼻塞而头闷耳聋,1969年以鼻中隔弯曲而手术治疗。术后病不减,复经某医院检查诊为“鼻咽癌”。第二年去北京某医院检查结果同上,因手术较大,且必去一目,患者未能接受。于1972年8月来诊。面色白光白,体瘦弱,脉弦细,舌红赤。处方: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牡蛎30g,王不留行90g,夏枯草30g,生石膏30g,辛荑30g,苍耳子30g,银花30g,连翘30g,百合30g,川椒5g,甘草9g,大枣10枚。药50剂鼻已大通,头闷耳聋止。服200剂后复查已恢复正常。今已10年,仍在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肝病治疗中心
中医儿科
会员之家
针道天下
医理探源
亦夕醉知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