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糖尿病合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证治及方药辨析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糖尿病合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证治及方药辨析
[复制链接]
108
|
0
|
2019-8-21 05: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指反复出现的具有自限性,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RAU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溃疡类疾病,普通人群的患病率高达20% 左右,在糖尿病患者中,其患病率可达45% J,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病周期性复发而又有自限性,病因复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研究报道的发病因素甚多,病因尚不明确。在治疗上, 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完全防止RAU的复发。临床上采用局部治疗结合全身治疗可延长其间歇期,缩短其发作期,但很难根治。局部治疗以消炎、止痛、促进愈合为主要原则,全身治疗以针对病因、减少复发、促进愈合为主要原则 j。中医药治疗RAU有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其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特点。
中医学将复发性口腔溃疡称之为“口疡”。主要表现为口舌浅表性溃烂,小如绿豆,大如黄豆,其好发部位为口唇、舌体及边缘、颊黏膜、上下牙龈、硬腭等部位。临床上女性发病多于男性,有自愈倾向,病程一般1O~15天。但反复发作,发无定时,有的经反复发作数次后而自愈,部分患者病程长达数年或数十年,迁延难愈。有关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文献记录,历代医家多有论述。《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指出口疮与气候的关系。《丹溪心法》说:“凡口舌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医学入门》指出:“心热口舌生疮”。《圣济总录?口齿门》日:“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由上可见,口疮的发病与心、脾经热有密切联系。
病因病机
就糖尿病并发的口腔溃疡而言,其病因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或肥甘辛辣,损伤脾胃;或糖尿病日久不愈,忧思抑郁、劳伤心脾,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横犯脾胃;或为外感寒湿之邪,寒湿困脾,脾失健运,湿浊中阻,蕴久化热,热盛伤阴,阴虚热炙而致胃火上炎,心火亢盛则发口疡。归结以上病机特点,内科临床上常按以下证型辨治,即心火亢盛证、脾胃实火证、阴虚火旺证以及虚寒证[ 。
分型辨治
1.心火亢盛证 本证多由心经有热,心火上炎或下移于小肠所致。表现为口舌生疮,散布于舌体或舌缘,疼痛剧烈,言语困难,咀嚼不利,伴口渴,喜饮,心烦,失眠,小便灼热而黄,舌尖红,溃面红嫩,脉细数或滑数。中医治则当以清泻心火为法,方药以导赤散化裁。药物组成:生地黄10g,木通10g,甘草6g,黄连10g,黄柏10g,栀子10g,赤芍10g,竹叶6g。析方:方中生地黄甘苦性寒,人心经以清心凉血,入肾脏以滋阴生津,肾水足,心火得以降;木通苦寒,上可清心热,下能利小便;竹叶甘寒,清心除烦,引热下行,使热从小便出;黄连苦寒直折,清心经实火,祛中焦实火;黄柏苦寒泻下焦相火;栀子清三焦之火;赤芍凉血活血,与甘草相伍以酸甘化阴,甘草清热解毒。上药相伍,共奏清心泻火之效。临证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荡涤大肠实热,使邪热从大便出;口渴多饮者加知母、玄参以滋阴清热, 生津止渴。
2.脾胃实火证 本证多因脾胃伏火内灼、上扰,熏灼口舌,伤其津液所致。表现为唇舌生疮,口臭唇干,烦渴喜饮,消谷善饥,反酸嘈杂,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治宜清泻脾胃伏火,方药以泻黄散加减。药物组成:生石膏20g,栀子10g,甘草6g,藿香10g,防风10g,连翘12g,麦冬12g,牛膝10g。析方:生石膏辛甘而寒,直人脾胃,以清解伏火;栀子体轻性寒,清上彻下,利三焦而使热从小便出,人心以清心除烦,为心脾两清法;连翘清轻透泄;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上下分消,因势利导;藿香芳香发散,助防风疏散脾火,并能芳香悦脾,理气和中;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脾胃之火;牛膝引热下行;甘草调和诸药,且可泻热解毒。临证加减: 口渴引饮者。加石斛、生地黄、知母以养阴生津止渴;便秘者加大黄以清热通便。
3.阴虚火旺证 本证多系胃火炽盛、劫阴耗气,胃阴、心阴、肾水皆亏,实火、虚火上炎为患。临床见:口舌生疮,面颊潮红, 口干欲饮,五心烦热,午后低热,腰膝酸软,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沉细或细数。中医治疗以滋阴降火为法,方药以玉女煎合大补阴丸加减。药物组成:生石膏20g,熟地黄15g, 生地黄15g,麦冬10g, 知母10g,牛膝10g,黄柏10g,龟板15g。析方:本证水亏火盛,方中生石膏甘寒人胃, 以清有余之胃火,退热生津而止渴,为治疗1:3舌生疮之要药;熟地黄甘而微温, 以滋肾水之不足,壮肾水以制火,为滋补肾阴之上品;知母苦寒质润,助生石膏清胃热而止烦渴,并能上清肺金而泻火,下润肾燥而滋阴,取其金水相生之义;麦冬甘寒微苦,合生地黄养阴生津止渴,助熟地黄滋肾水润胃燥,上清肺燥,中清胃火,下滋肾水,为清补兼施;牛膝导热下行,以降上炎之火;龟板合熟地黄,滋肾填精,壮水制火;黄柏清下焦相火。诸药合用,共达滋阴降火之效。
4.虚寒证 本证多见于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1:3腔溃疡。系脾胃虚寒,健运失职,升降无权所致。I临床见:1:3疮反复发作,或缠绵不愈,面黄肢冷,气短懒言,纳呆,腹痛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为法,方以理中丸或吴茱萸汤化裁。药物组成:人参10g, 白术10g,干姜6g,吴茱萸3g,大枣7枚,甘草6g。析方: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方中干姜辛热驱寒,温健脾胃;虚则补益,人参补益脾气;虚则生湿,取白术补脾燥湿,三药一温一补一燥,吴茱萸温中下气止痛;大枣甘缓和中,制吴茱萸辛燥,助人参补虚扶中;甘草益气补中扶正,调和诸药,共达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之效。临证加减:伴有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生姜和胃降逆;El疮经久不愈者加黄芪,以加强益气托里生肌之功。
评价及展望
RAU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药对其进行辨证论治的短期疗效,如促进愈合、止痛等的效果良好。从长期看,可以延长间歇期,缩短发作期,减少溃疡个数,具有西医不可比拟的优势。从目前国内有关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El腔溃疡的文献来看。尚没有充分肯定的证据来支持单纯中医、西医或两者结合是治疗复发性El腔溃疡的最佳方法l 。可喜的是,许多单、复方制剂或其提取物治疗RAU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为中医中药治疗RAU开辟了广阔前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
针道天下
中医沙龙
岚峰pisces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