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吕英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医案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吕英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医案
[复制链接]
64
|
0
|
2019-8-21 05: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小儿过敏性咳嗽
患儿 男 5岁
初诊日期:2006年10月18日
主诉:反复咳嗽半年
现病史:半年前因感冒发热,吊针3天后热退,之后出现咳嗽至今,遇风则作,晨起时有打喷嚏,咳嗽日夜发作不定,无痰。常常清喉咙,尤其在安静时,若玩耍或有事做时极少,劳累后不会诱发。无明显怕冷,颈以上汗多,大便尖部略干,夜尿无,纳食正常。近一年反复口腔溃疡,常予健儿清解液或煲服生地黄,麦冬,灯芯草糖水,触诊双膝不凉,手心微热,咽部暗红略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中医诊断:咳嗽 西医诊断:慢咽?
证型:肝气犯肺
治法:平肝益肺
方药:四逆散加味
柴胡6 g、白芍10 g、枳实6 g、炙甘草3 g、细辛3 g(后下15分???)、侧柏叶6 g、白藓皮6 g、川贝母4 g(打)、百合20 g。xx剂。
二诊
:
2006年10月20日:症状如前,无明显好转,余同前,唯脉转指下滑。
证型:少阴伏寒。
方药:四逆汤加味
按语:药后无效,舌如前,但脉已转指下滑。虽然脉象通过调木金气机的逆乱,恢复至正常,说明此患儿咳嗽机理之本并非简单的气机升降失常,而是生命整个圆运动的初始之力不足,每个人生活在宇宙之中,均有天地造化给予的天圆地方之大小和其蕴藏之能势,气机的复常使脉象已起,说明失圆的圆运动复其最低能势的天圆地方,但未复其应有的天圆地方,综合分析乃属下焦有阴寒之邪,致龙火上越于咽部,由于邪气尚浅,一则能耐受四逆散之疏散之力,二则疾病发展不深,不速,咽部暗红乃属龙火上越郁结于咽部,非实火,非新感阳邪,所以表现为暗红,“郁者散之”,不必苦寒直折其火,反复口腔溃疡同理,只是龙火所循经脉与咽部不同,病位在上。上部的病变是“火性上炎”之特点,若是机体产生寒、湿之邪,“水性下趋”亦是同理,中医之最高境界始终认为“道法自然”和“本立而道生”。予以治本,四逆汤:熟附片15g、干姜15g、炙甘草15g、细辛6g(后下)、百合20g(增液行舟之意,助咽部所凝结之痰的化和滑出)、厚朴5g(降阳明燥金,燥金一降,气逆所致之咳即停)、猫爪草15g(散咽部肿结)。7剂。
三诊
:
2006年10月30日
药后患儿痰特别多,清咽次数减轻,口腔溃疡消失,触及双膝微凉,舌脉如前,咽部郁结之龙火渐散,下焦阴寒之邪渐化为目前可征的有形的痰液,目前邪正交争,下肢元阳尚未完全恢复,故其膝反觉发凉,因势而治,予真武汤原方原量一鼓作战,将痰液化为无形之气,肺为娇藏,居人身最高位,称之华盖。方药:茯苓45g、白芍45 g、白术30 g、熟附子20 g、生姜45 g。10剂,2日一剂,加水400ml一直文火煎至100ml顿服。
四诊
:
2006年11月10日
其母代诉,患儿已完全恢复,无不适,此患儿整个治疗过程就是道法自然、高山流水之理,“高山流水”之法可运用于所有疑难病的治疗中。这是本人感悟中医的最大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医理探源
亮黑亮黑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