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陈瑞春经方与时方合用的经验简述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陈瑞春经方与时方合用的经验简述
[复制链接]
55
|
0
|
2019-8-21 05: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经方以其药味少、配伍精、疗效捷而深受医者 的推崇。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病种的变异,经方的应用 不无局限。年世所创的时方,也有其独到之处。将经方与时 方合用,取两者之长,提高疗效,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兹就临床常用的几个合方,谈谈我们的体会。
1:桂枝汤合玉屏风散
桂枝汤与玉屏风散, 同属固表祛邪之剂, 但前者用桂枝、 芍药,均入血会,能通心脉,故调和营卫而重在和营;后者 用防风、黄芪,纯走气分,专入肺经,故益气固表而重在助 卫。若合而用之,则不仅合“肺气属卫,心主血属营”之理, 有一营一卫之制,而且前方之姜、枣益胃与后方之白术健脾 相伍,使营卫能自中达上,由内而外,全面贯通而恢复卫外 抗邪的正常机能。因此,虚人外感而营卫俱虚者,非此合方 不可。
例如,仇某,女,41 岁,1995 年 5 月 12日初诊。其时 气温已高达 27 ,患者仍身穿棉袄,毛衣两件,戴棉帽,裹 围巾,尚蜷缩恶寒,诉恶风寒以左侧为甚,曾更医多人,有 用附子汤者,有用通脉四逆者,有用附桂八味者,皆乏效, 年用用桂枝汤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诊见其舌质淡嫩,苔 薄白,脉浮缓而弱。脉证合参诊为虚人外感,遂以桂枝汤合 玉屏风散治之。处方:
桂枝 10g,白芍 10g,生姜 3 片,大枣 3 枚,生黄芪 15g,炒白术 10g,防风 10g,炙甘草 5g, 川芎 6g,秦艽 10g。
服 3 剂则帽除,5 剂后脱棉袄,7 剂后 已不甚恶风寒。 二诊时去秦艽再进 7 剂, 恶风寒进一步改善, 守方共进 30 余剂,一如常人。
2:芍药甘草汤合四妙散
芍药甘草汤为仲景和营定痛之剂,四妙散为东垣清热除 湿之方,两者看似风牛马不相及,胆合而用之,于湿热筋痹, 却有相得益彰之妙。湿热下注,壅阻关节,则生痿痹。时方 用苍术、薏苡仁除湿利水,用黄柏、牛膝清热行血,四味妙 合,用治下肢红肿热痛之湿热痹证,堪称良方。但若湿热久 蕴不攘而殃及筋脉者,则会因“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而致 肢节挛急、疼痛而难以屈伸等顽固病证。此时,若能合用芍 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之法,确能起到柔筋止痉、和营定痛的作 用。因此,治疗湿热伤筋之痹,须两方相配,才能达到清热 除湿与舒筋定痛、标本兼顾的治疗效果。
例如,徐某,男,42岁。因双手指及双踝、趾关节肿胀 疼痛反复发作 2年,变形 1年,再发并加剧关月入院。入院 时症见双手指关节红肿、灼热、疼痛,难以屈伸,早晨强硬 达 2-3小时,指关节变形呈梭状。右足 趾关节红肿疼痛不 能落地,须扶杖而行,舌质偏红、苔黄厚腻、根部黄褐,脉 弦滑数。查:血沉浸 mm/h,类风湿因子( ),抗链 O 阴性, 抗核抗体( )。摄手指掌关节 X线片示:指骨骨端肥大,骨 质疏松。中医诊断: 痹。属湿热痹阻型。西医诊断:类风 湿性关节炎。即用芍药甘草汤合四妙丸加味投之。处方:
赤 白芍各 15g,炙甘草 10g,黄柏 10g,苍术 10g,苡仁 20g, 川牛膝 15g,秦艽 10g,独活 10g,伸筋藤 15g,海桐皮 10g, 稀莶草 10g。
服 3 剂后疼痛明显减轻,肿胀减退,晨僵缩短 至半小时,守方再进 7剂。疼痛基本缓解,肿胀消失,行走 活动自如,晨僵已不甚明显,舌苔亦基本退净,遂在原方中 调整清热燥湿药,加用益肾壮骨之品,半月后已基本控制, 血沉降至 11mm/h,类风湿因子阴性。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资源
医理探源
中医儿科
杏林杂谈
肝病治疗中心
会员之家
针道天下
中医妇科
古今医案
冥朝网络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