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王应麟治疗小儿肝炎经验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王应麟治疗小儿肝炎经验
[复制链接]
48
|
0
|
2019-8-21 05: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病因病机
肝炎的基本病因病机为肝的阴阳失调。肝脏体阴而用阳,以阴为体,以阳为用。病态时多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炎患者肝的阳盛表现为肝脏气郁气盛,由于气郁而化火(热),气盛而导致肝气本身的郁结。肝气横逆犯脾,可致脾失健运而生湿浊,亦可致损而见脾胃气虚。气郁过久可致血瘀形成,进而可演化为瘀结热生或者瘀阻血溢。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一旦外感时邪,郁而不能外达,则久而化热;或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湿浊内生。湿热熏蒸于肝胆,胆热则胆汁外溢,淫于肌肤,发为黄疸。其病有湿热发黄、火逆发黄、瘀血发黄之分;亦有湿热交蒸、阳明热盛、膀胱为邪热所扰发黄;或热重于湿、湿重于热;亦有久病迁延,或大病之后脾阳不振,运化失权,湿邪从寒化为“阴黄”之说。总之,以临床所见湿热实邪闭郁脾胃气机,邪热伤血,瘀结血分,肝胆失其疏泄,三焦气化受阻,血不得行,胆汁外溢而致“阳黄”者居多。
小儿肝炎,胁脘疼痛非为少见。胁部为肝胆脏腑所居,肝经所布。故凡胁痛,皆为肝胆受病。其中肝胆火热、肝气郁结、肝阴虚损、肝血瘀阻、肝血不足,均可造成胁痛;而肝气郁结日久伤及血络,血瘀遂成,气滞血瘀互为恶性因果,气血凝积,则成痞块。
立法用药
根据仲景治疗黄疸的观点,笔者认为,湿热闭郁脾胃气机,邪热郁结血分,导致湿热发黄者多,故发黄与邪热伤血直接有关。虽有脾胃气虚为本,但邪实致病造成湿热内蕴、气滞血瘀发黄为标则更为主要。邪不去则正不复,故笔者常采用清热利湿解毒、调气活血化瘀之药以退黄。
基本方药组成:青黛5克,紫草12克,贯众10克,寒水石10克,焦山楂10克,乳香6克,茜草10克,木瓜10克,绿茶10克。此方有清热解毒,活血行瘀,运湿退黄,调和气血,消积止痛之功用,用治小儿黄疸性肝炎、非黄疸性肝炎及乙型肝炎等。在近20年中,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200余例肝炎患儿,其中包括黄疽型肝炎、无黄疸型肝炎,发现本方对退黄、降转氨酶、降浊降絮均有良好的疗效。一般黄疸型及无黄疸型肝炎服药1个月后,肝功能可恢复正常。乙型肝炎约需服药2~3个月,可促使部分患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
方中紫草、乳香、焦山楂入血分,凉血活血化瘀,主以清血分瘀热;血中瘀热得清,脾胃气机得畅,则湿热之邪得除。紫草味甘、咸,性寒,专入血分,功擅凉血解毒,血热瘀结,则可活血化瘀,《本草经书》中称本品有“补中益气”的作用。焦山楂消食积,散瘀滞,善入血分,功能化瘀开郁行结,其性平和,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乳香行气活血而不伤血,气血互相通和,故亦有生血之功,血行畅通,瘀结祛除,解除阻塞,疏通胆道,为除黄疸、缩肝大之主药。青黛、寒水石清热解毒,且有利湿退黄之功,配以贯众则湿热毒邪易除;加木瓜则寒咸之品中佐以酸温以和胃化湿。绿茶微苦、凉,主治肝胆湿热,利水退黄,对降转氨酶有卓效。全方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清热解毒,正符合《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之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医理探源
中医儿科
肝病治疗中心
亮仔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