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乌梅丸治蛔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乌梅丸治蛔厥
[复制链接]
210
|
0
|
2019-8-21 05: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回想16年之前,农村老百姓生活条件简陋和贫穷,没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患小儿蛔虫病很普遍。笔者曾用乌梅丸治疗一例蛔厥证,难以忘怀,坚定了笔者学好中医的信心和决心。现叙述如下:
蒋某,男,9岁。1986年8月26日初诊。其母代诉:一月前大便时发现蛔虫两条,当日上午开始肚子痛,有短暂停顿,痛时烦躁不安。西医诊为腹痛待查,蛔虫病。用5%葡萄糖、庆大霉素4万u、盐酸消旋山莨菪碱针3毫克静脉滴注,疼痛未减轻。刻诊:患者痛苦状,体温38.2℃。形体偏瘦,营养不良,肤色不华,头发稀少无光泽。面时青时白,四肢不温。腹软,无包块,无确切压痛点。苔薄白,脉浮弦紧。诊断:蛔厥,蛔虫病。辨证属脏气虚寒,蛔虫上窜于胃,气机逆乱。治宜温脏安蛔。
药用乌梅丸:乌梅20克,细辛4克,干姜6克,黄连6克,当归6克,附子3克,蜀椒3克,桂枝6克,党参15克,黄柏6克,制军3克,使君子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日服两次。
第二天复诊,患儿蹦跳地玩耍,其母诉:服药约两小时后,患儿急要大便,粪便中夹杂蛔虫无数,大者有铅笔粗,小的细如白线,抱团蠕动,足有半痰盂。泻后安然入睡。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曰:“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方中乌梅取其酸能收敛,制虫蠕动以安蛔;蜀椒、细辛辛温,辛可伏虫,温能化寒;黄连、黄柏苦寒,苦可下蛔,寒清上热;干姜、附子、桂枝辛热,温脏以祛下寒;人参、当归补气养血,加大黄苦寒通泄,使君子佐以驱蛔。服乌梅丸汤药后约泻下“大者有铅笔粗,小的细如白线,抱团蠕动,足以半痰盂蛔虫”,足见中医经方之神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医理探源
中医儿科
中医妇科
会员之家
肝病治疗中心
杏林杂谈
中医资源
古今医案
科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