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倒换法治顽固性鼻衄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倒换法治顽固性鼻衄
[复制链接]
54
|
0
|
2019-8-21 05: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之外格,二便俱不通为关格也。由阴阳气不和,荣卫不通故也。”关格是由各种疾病发展到脾肾阳衰,阳不化湿,使水浊内生,浊邪壅塞三焦而发病。倒换散用大黄配荆芥穗,各等分为末,每服10克,温水调下。如小便不通,大黄减半;大便不通,荆芥穗减半。大黄苦寒,其性重浊,主沉降,力猛善行,为攻下之要药;荆芥穗味辛芳香,性温不燥,气质轻扬,长于升散,入手太阴足厥阴气分,其功用长于发散表邪,祛经络中之风热。大黄以降为主,荆芥穗以升为要。《医方考》曰:“用荆芥之轻清者,以升其阳;用大黄之重浊者,以降其阴;清阳既出上窍,则浊阴自归下窍,而小便随泄矣。方名倒换者,小便不通,倍用荆芥;大便不通,倍用大黄,颠倒而用,故曰倒换。”
病案举例
王某,女,51岁。1988年5月7日主因鼻衄15小时,面部及四肢浮肿,精神萎靡,少尿而住院。患者有慢性肾炎病史,常反复发作。刻诊:鼻腔衄血,面色晦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纳谷不进,腰膝酸软,下肢浮肿,大便秘结,舌质紫黯,苔滑腻,脉细弦滑。证属脾肾亏虚,湿浊内停。治宜通腑降浊,温经行血。方用制附子9克,西洋参6克煎汤缓缓送服倒换散10克,1日3次。第一日泻下黑色大便2次,秽臭异常,后为黄色稀便;排小便800毫升。鼻腔仍有少量出血,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减轻,舌苔稍黄腻,脉象同前。效不更方,再进3剂。三诊时鼻衄已止,日尿量基本趋于正常,腹胀消退,黄腻苔已化,能进半流食,脉细。湿浊已化,当治以健脾益肾,利水渗湿之法。以金匮肾气丸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调治善后。1年后随访,病情稳定无复发,并能从事轻微家务劳动。
按:慢性肾功能衰竭与中医学“关格”描述甚为相似。脾阳不足,运化失司,血失统摄;久病必累及于肾,肾阳虚衰,气化不利,湿浊之邪充斥壅塞三焦。急则治其标,故用苦寒之大黄,泻下通便燥湿降浊以排毒;荆芥穗味辛芳香,性温不燥,气质轻扬,长于升散,入肝经气分,兼行血分,通利血脉,一降一升,清阳得升,湿浊得降。配附子峻补肾阳,益先天命火以暖脾胃,壮元阳助五脏气化以逐湿浊,扶阳摄血,化气行水;西洋参益气无动血之弊,养阴无留滞之忧,扶助正气以达祛邪之效,湿浊之邪一俟气化,三焦通利,邪祛正复,标证即除。缓则治其本,故改用补肾健脾,已达标本同治之目的。此案未用止血之药,而鼻衄自止,充分说明辨证论治之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肝病治疗中心
针道天下
医理探源
中医资源
杏林杂谈
中医儿科
开飞机的穷人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