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施今墨治噎膈医案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施今墨治噎膈医案
[复制链接]
216
|
0
|
2019-8-21 05: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阴亏气滞
贾某某,男,79岁。
平素嗜酒,数月来情怀抑郁,食减便燥,渐至进食有时作噎,咽下困难。现只能进半流质食物,硬食已有2个月不能进矣。胸际闷胀微痛,饭后尤甚,有时吐白黏沫,口干,不思饮,大便干燥四、五日一行,夜寐多梦,精神萎顿,体重减轻,经北大医院检查,谓食管狭窄,未发现癌变。舌苔白而燥,脉沉涩。
辨证立法:平素嗜酒,加之情志怫逆,气郁积聚,致使阴阳不和,三焦闭塞,咽噎不利,拒格饮食,渐至津液干枯,口燥便难。治宜顺气开郁,养阴润燥。
处方:薤白10g,全栝楼18g,天冬、麦冬各5g,炒枳实6g,清半夏10g,油当归12g,代赭石15g,川郁金10g,旋覆花5g,广陈皮6g,火麻仁15g,桃仁、杏仁各6g,茜草根10g,淮牛膝10g。
二诊:前方服3剂,诸症如前,胸际略畅,大便仍燥。加晚蚕沙10g,皂角子10g,再服五剂。
三诊:服药5剂,自觉诸症有所减轻,能稍进馒头类食物,大便仍微干,2日一行,身倦少力。
处方:薤白头10g,炒枳实6g,晚蚕沙10 g,川郁金10g,炒皂子10g,野於术10g,桃仁6g,代赭石12g,杏仁6g,旋覆花10g,淮牛膝10g,油当归12g,薤白头10g,火麻仁18g,栝楼24g,郁李仁6g,茜草根10g。
解读 张景岳云:“噎膈一证必以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损伤而成。盖忧思过度则气结,气结则施化不行,酒色过度则伤阴,阴伤则精血枯涸,气不行则噎膈病于上。”
何梦瑶云:“酒客多噎膈,食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于涩,食不得入也。”
中医无食管狭窄病名,综观脉症,是属噎膈之证。施师治疗此病常用调气润养之剂屡屡奏效,以旋覆代赭汤、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为主,佐以桃杏仁、油当归滑润之药,二冬滋阴养津,郁金、枳实、茜草、陈皮等开郁顺气。药对是施师的用药特色,在此详析之。
旋覆花——代赭石
旋覆花消痰平喘,降气止呕,宣肺利水;代赭石平肝泻热,镇逆降气,凉血止血。旋覆花以宣为主,代赭石以降为要。二药伍用,一宣一降,宣降合法,共奏下气平喘、化痰止咳之功。
全栝楼——薤白
薤白温中通阳,行气散结,活血止痛;栝楼清肺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薤白辛散苦降,温通滑利,以辛散温通为主,散阴结而开胸痹;栝楼甘寒滑润,以清降为要,宽胸利膈而通闭。二药伍用,一散一收,一通一降,通阳行气、清肺祛痰、散结止痛、润肠通便益彰。
栝楼、薤白伍用,出自《金匮要略》括蒌薤白白酒汤。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
栝楼、薤白伍用,古人善治胸痹。然胸痹一证,以痰浊、血瘀二者较为常见。属痰浊者,参合二陈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治之。属血瘀者,常伍以紫丹参、葛根、降香为治。若辨证准确,用药配伍恰当,均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矣。
桃仁——杏仁
桃仁富有油脂,滑肠润燥,破血行瘀;杏仁质润多脂,行气散结,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桃仁入于血分,偏于活血(化血络之凝瘀),杏仁入走气分,偏于降气(降肺气之上逆);二药伍用,一气一血,其功益彰,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天冬——麦冬
天冬养阴清热,润燥生津,润肺止咳;麦冬清心润肺,养胃生津,养阴润燥。二药伍用,其功益彰,滋阴润燥,畅利三焦,改善咽下功能之妙用。
火麻仁——郁李仁
火麻仁滑利下行,走而不守,润燥滑肠,通便泻下;郁李仁体润滑降,下气利水,行气通便,滑肠泻下。火麻仁偏走大肠血分,郁李仁偏入大肠气分。二药伍用,一气一血,相互为用,气血双调,通便泻下的力量增强。
火麻仁、郁李仁均为植物的成熟种子,都含有丰富的油脂,二药伍用,不仅可润肠通便,而且对食管狭窄诸症亦有治疗作用,若与油当归参合,其效更著。
晚蚕沙——皂角子
蚕沙祛风除湿,活血定痛,和胃化浊,升清,防腐;皂角子降浊润燥,润肠通便,祛风消肿。晚蚕沙升清为主;皂角子降浊为要。二药伍用,一升一降,升降协和,清升浊降、消胀软便甚妙。
施师临证处方,习惯以晚蚕沙、炒皂角子并书,它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宣清导浊汤。用于治疗湿温(指夏秋之季感受湿热之邪所引起的一种热性病,症见发热持续,头重身痛,胸脘痞闷,苔白腻或黄腻,脉濡)久羁,弥漫三焦,神昏窍阻,少腹硬满,大便不下。吴鞠通云:“晚蚕沙化浊中清气,大凡肉体未有死而不腐者,蚕则僵而不腐,得清气纯粹也。故其粪不臭不变色,得蚕之纯清。虽走浊道而清气独全,既能下走少腹之浊部,又能化湿浊而使之归清,正人之不正也。用晚者,本年再生之蚕,取其生化最速也。皂荚辛咸性燥,入肺与大肠。金能退暑,燥能除湿,辛能通上下关窍,子更直达下焦,通大便之虚闭,合之前药,俾郁结之湿邪,由大便而一齐解散矣。”
二药伍用,升清降浊甚妙。吴氏用此对药,以导湿浊从大便出,固具巧思。然,施老颇有发挥,告云:“二药参合,升清降浊,上能治头晕,中能消胃胀,下能通大便。”对于清浊升降失调引起的头晕、胃胀、腹痛,以及大便秘结难下,或初硬后溏者均有良效。皂角子以炒品为佳,因其滑肠润便,降浊通便的力量增强。
栝楼——枳实
栝楼甘寒滑润,既能上清肺胃之热、涤痰导滞,又能宽中下气、开胸散结,还能下滑大肠、润肠以通便;枳实苦温降气,善于破气滞、行痰湿、消积滞、除痞塞,为中焦脾胃之要药。
栝楼能行善守,守多行少,以守为主,易于助湿碍胃(即腻膈)恋邪;枳实能行善走,破气行滞,以走为要,易于耗气伤正。故以栝楼之黏腻制枳实之行散,又以枳实之行散制栝楼之黏腻。二药参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奏破气消积、宽胸散结、润肠通便之功。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性病,艾滋病
語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