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吕海江中医药诊治病毒性角膜炎思路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吕海江中医药诊治病毒性角膜炎思路
[复制链接]
70
|
0
|
2019-8-21 05: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病毒性角膜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眼病,该病病程迁延,容易复发,常引起畏光、流泪、疼痛症状,若失治误治则可引起角膜溃疡、角膜云翳形成等,影响视力,治疗较为棘手。吕海江是河南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于河南已故眼科名家张望之,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工作30余年,在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跟师学习,兹将吕海江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思路作一总结。
疏风解表,不忘通络
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易袭人阳位,而眼位最高,同气相投,清轻上扬之风邪常上犯目窍。角膜作为眼球表层的组织,位于眼球的最前面,暴露于外,最易被风邪侵袭。吕海江认为,角膜致病首责于风。风邪为外感之先,最易犯表,这与病毒性角膜炎的病理演变过程相一致。从角膜的解剖层次上看,角膜上皮层以及前弹力层位于最外层属表,后弹力层及角膜内皮层为里,位于中间的角膜基质应属于半表半里,因此以角膜上皮层点片状浸润为主症的病毒性角膜炎应当归属于表证范畴。
病毒性角膜炎常以风邪袭表为先导,因此在治疗上应以疏风解表为主。风邪为患不外风热、风寒两种,根据辨证可选用相应的方剂。如风热者常选用桑叶、菊花、栀子、连翘、薄荷、柴胡之类;风寒者则用羌活、防风、白芷之品。
肝开窍于目,肝藏血,目得血而能视,当血液充盈,无瘀无滞,方能上养目窍。角膜作为一个完全透明的组织,自身没有血管,其营养很大程度上依靠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的补给。而“血养水,水养膏,膏护瞳神”(《审视瑶函》),房水的生成和眼内气血的充盈、运行状态有直接关系。应用养血活血通络药物有利于促进房水及角膜缘血液循环,改善角膜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因此,吕海江在治疗该病时,常在疏风解表的同时佐以活血通络药,如当归、赤芍、白芍、三七粉等,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明目退翳,还需养阴
退翳之法应当分层次,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有所倚重。病轻症重治其标,在治疗主症的同时适当佐以明目退翳的药物;病缓症轻则要过渡到明目退翳阶段。
针对该病常在感冒、过度劳累、精神疲惫或月经期间抵抗力下降时复发的情况,吕海江认为,久病多虚,日久伤阴,眼局部得不到神水如房水、泪液等阴液的充分濡养,则抵抗力下降,诱而发病,即使在病情好转后也容易复发。水能涵木,养阴药的应用有利于神水的生成。对于病情迁延、频频复发者,他常常在应用明目退翳法的同时加入养阴之品以扶助正气,如酌加生地黄、玄参、天冬、麦冬、玉竹等养阴药。
他从临床中还发现,许多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在求治中医前多已用过多种抗病毒、抗菌眼药水,这些眼药水中均含有防腐剂,对眼表的长期刺激会影响泪膜功能,导致泪液相对缺乏,角膜失润。作为医者应当了解该种情况,帮助患者合理选择眼药水,以达到治病不留邪的目的。
内服外熏,不可偏废
中药熏洗疗法作为中医眼科的特色疗法之一,具有物理刺激和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熏眼过程中,热气蒸腾,上熏眼部,有利于药达病所。热蒸气产生的温热效应一方面能加速眼部的血液循环,达到疏通经络,增强眼部抵抗力的目的;另一方面能刺激泪液的分泌,泪液的冲刷作用有利于眼部毒邪外出。当药液温度下降达到常温时,将药液过滤,用消毒纱布或棉签蘸取药液不断淋洗眼部,并频繁眨眼,使药物直达病所,以增强疗效,缩短病程。
吕海江认为,要充分发挥中医的传统优势,内外兼修,双管齐下,内服中药与外部熏洗并举,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熏洗剂主要由内服汤药组成,熏眼时要注意温度的高低,以皮肤可以耐受的温度为准;洗眼时应将药液过滤2~3次,以免药渣进入眼部,引起不适。熏洗后点眼,闭目3~5分钟,每日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熏洗2~3次,每次15分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白色叹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