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杜雨茂:辨治寒疝证验案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杜雨茂:辨治寒疝证验案
[复制链接]
176
|
0
|
2019-8-21 05: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吴某某,男,27岁,本院学生。1982年8月20日初诊:以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伴腹胀、呕吐6天入院,经查诊断为“粘连性不全性高位肠梗阻”,即予禁食、胃肠减压、针刺足三里、按摩,并先后给中药粘连缓解汤、甘遂大黄散、旋覆代赭汤等上注下灌。连续治疗6天无效,拟定手术治疗。但患者因16年前患阑尾炎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曾多次发生粘连性肠梗阻,腹部已做过3次手术,故不愿再接受手术治疗。查患者脘腹胀满,脐上及脐旁可见圆形、长条形包块突起,按之柔软,中、下腹部时而疼痛难忍,恶心呕吐,不能食,口不渴,恶寒,大便稀,唇红,舌嫩红,苔薄白而中心无苔,脉虚弦。辨证属寒疝腹痛重证,由寒邪内凝,气机郁阻所致;因治不得法,迁延时日,郁久生热。治拟温阳散寒,兼疏解郁热,用《金匮要略》乌头桂枝汤化裁。制附片、桂枝、干姜、黄芩各8克,白芍、川厚朴、半夏、蒲公英各12克,炙甘草6克,党参15克,延胡索9克,沉香4克(后下),柴胡10克。水煎后经胃管灌入,进药2小时后患者肠鸣频作,矢气甚多,泻下稀便三四次,呕吐止,胃脘部舒适。连进6剂,腹胀痛大减,腹部已无包块突起,可进流质饮食。宗上方化裁继服7剂后病愈出院。随访3年未见复发。
按:医者临证,诚然正治而得者多,但由于受病情隐匿、医者思维定势、诊疗水平等诸多主、客观原因的影响,误治而失者亦绝非鲜见。因此,临证还必须提高警惕,冷静思考,善于从自己或他医的失误中分析原因,汲取教训,及时矫枉纠偏,以免重蹈覆辙。杜雨茂从救误案例实践中,教诲后学不能囿于常规或某些条条框框生搬硬套,而应破除思维定势,开拓思路,认真分析病情,准确辨证论治。如对有的医者一见肠梗阻、肠痈(急、慢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不论病程久暂,不辨病性寒热虚实,动辄便用苦寒通泻之承气汤类或大黄牡丹汤,一见中风后遗症,甚至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不加辨证,便用清热解毒之剂等提出批评。本案为杜雨茂救治他医误治的案例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肿瘤治疗中心
传统文化
中医儿科
妇科病治疗中心
男科病治疗中心
中医内科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
风湿病治疗中心
中医资源
亦夕醉知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