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中药内外治合用治疗小儿咳嗽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药内外治合用治疗小儿咳嗽
[复制链接]
140
|
0
|
2019-8-21 05: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小儿上感咳嗽是儿科常见疾病,笔者于1992年以来,自拟止咳汤配合药物外敷神阙穴治疗此病,取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1.治疗方法
内服基本方:荆芥、前胡、百部、蝉蜕、桔梗、银花、苦杏仁、款冬花、枇杷叶各6g,甘草3g,6岁以下儿童药量减半。风寒咳嗽加麻黄3g,风热加板兰根6g,燥热加麦冬6g,痰热加胆南星3g、川贝3g;咽痛加山豆根6g,发热加生石膏15g,食滞加山楂、麦芽各6g,每2日1剂,分数次频服。
外敷治疗方:麻黄、桔梗、枇杷叶、侧柏叶、氯化铵、车前草、薄荷脑、甘草等量,为细末装瓶备用。常规消毒脐部及周围皮肤,然后取药粉3g,用75%酒精调匀,填于脐孔,外用麝香止痛膏固定,24小时取下,隔日换1次。
2.病案举例
李某,女,1岁3个月,1992年2月20日诊。其母代诉:患儿2日前感受风寒,出现打喷嚏、发热、咳嗽,经3.3.医院给予肌注青霉素、安痛定,输液,口服小儿速效感冒片、蛇胆川贝液等,热稍退,旋即又起,改求中医治疗。查体温38℃,诊见发热无汗、咳嗽、气急,鼻塞流涕,脉浮紧,诊为风寒咳嗽。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用基本方减半加麻黄、防风各3g。服药一剂,汗出热退,体温36.7℃,精神好转,原方去石膏、麻黄又进1剂,诸症消失而告愈。
3.体会
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腠理疏松,又因寒暖不能自调,易为六淫所浸。风为六淫之首,多夹杂它邪,侵入肺卫,肺失宣降而发生咳嗽,以疏风散邪,宣通肺气,即能疏散风寒,也能疏散风热。前胡降气祛痰,百部止咳润肺,蝉蜕清热散风开宣肺气(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过敏作用),桔梗宣肺止咳利咽祛痰,银花清热解毒且有抗病毒作用,苦杏仁宣肺止咳,款冬花润肺止咳化痰,枇杷叶化痰止咳,甘草祛痰止咳并调和诸药。上药合用使表邪散,肺气通,咳嗽自止。全方药性温润和平,不热不寒,加减后可治内伤外感咳嗽。
脐敷疗法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帛书《五十二病方》,《内经》多有记载,至清代吴师机以《理瑜骈文》使本方日渐完善。脐(神阙穴)属任脉,为诸脉之海,为经络的总枢,经气的江海,其中任脉为阳明之海,与督脉相表里,总司人体诸经百脉。同时又为冲脉循行之所,冲脉也为经脉之海,所以脐与百脉相通,又为奇经八脉纵横上下,勾通内外,联合全身之络。胎儿在母体生长过程中,均由脐带获得气血,供给养料,以维持生命活动。所以脐是先天之本,元气的归藏之根,婴儿出生后乃至成人,脐与脏腑经络仍有着广泛而密切的关系。足阳明胃经下挟于脐,足太阴脾经上结于脐,通过药物不断刺激该穴位,一可通经络,调气血,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脏腑阴阳;二有宣肺清热、化痰镇咳之功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沙龙
中医内科
会员之家
男科病治疗中心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
传统文化
新闻中心
肿瘤治疗中心
医学视频
中医资源
莎拉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