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有绝招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有绝招
[复制链接]
182
|
0
|
2019-8-21 05: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过敏性紫癜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以毛细血管和小动静脉炎症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胃肠道症状、关节肿痛和肾脏损害等。
李素卿教授认为本病虽然病因多端,但都是病邪侵扰机体,导致血液运行不畅,离经之血外溢肌肤而成。这与西医学认为本病不论何因引起,常有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血液外渗的病理变化的认识颇为近似。辨证重在分清病性的表里虚实缓急,以及出血的部位与斑色。早期起病急骤,多属实证,以血热为主,辨证以实热为多,虚证较少。迁延不已,时发时止,多属虚证,以气不摄血为主,也有阴虚火旺者。若有发热,头痛,咳嗽,鼻塞,咽红,乳蛾肿大者,为风热在表所致;若仅有壮热,口渴,便秘,苔黄,脉数者,为里热证。上部诸窍出血者,多为里热炽盛,迫血妄行,实证居多;若仅下部出血者,多为肾阴亏损,阴虚火动,或湿热下注。紫癜红紫属血热,斑色淡红暗晦属气虚。治疗不外去因和消斑两方面,可标本同治,症因兼顾。对血热壅盛者消斑以凉血止血法为适宜。若紫癜已成,说明血已离经而成“瘀”,故各证的治疗又需活血去斑,斑去方可生新。病因治疗即血热者宜凉血,实者清热泻火,虚者滋阴降火,虚实夹杂时应标本兼顾。总之,以顾护正气为本,消除紫癜为标。
本病易反复发作,对小儿身体健康影响很大,特别是对肾脏的损害危害极大,因此对本病的及时治疗极为重要。目前,西医无特效治疗方法。李素卿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依据本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抓住主要矛盾,灵活运用中医手段进行辨证论治,恰当用药,取得较好疗效。在用药后1~2周内痊愈率约为58.32%,好转率为37.17%,总有效率为95.45%。其用药规律如下:
第一招:疏风清热,解毒化斑
临床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红,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紫癜好发于下半身,尤以下肢和臀部为多,常对称分布,颜色较鲜红,呈丘疹或红斑,大小形态不一,可融合成片。或有痒感,局部微肿,或可见关节痛、腹痛、便血、尿血等症,舌红,苔薄腻,脉浮数。
证属风热伤络,用银翘散为主加减治疗。药用金银花10g,连翘10g,荆芥6g,薄荷3g(后下),黄芩10g,牛蒡子10g,桔梗6g,蝉衣3g,赤芍10g,板蓝根10g,淡竹叶3g,淡豆豉10g,鲜芦根15g,茜草根15g,紫草10g。
发热重者加生石膏30g(先煎),紫癜多者加侧柏叶10g,皮疹发痒者加防风、浮萍以散风透邪。
第二招: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临床见起病急骤,出血较重,除皮肤擦斑成片,斑色深紫外,多伴有鼻衄、齿衄等,壮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干,喜冷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滑数。
证属湿热伤络,用三黄四物汤加减治疗。药用黄芩10g,黄连3g,黄柏10g,茜草根10g,侧柏叶10g。
若湿热流注关节,关节肿痛者加苍术10g、薏苡仁30g、牛膝10g,以清热除湿利关节,一般用药3~5剂关节肿痛可完全消失;如果湿热瘀蕴蒸大肠,出现便中带有鲜血或果酱样大便,腹痛者加赤石脂15g(包煎)、槐角10g、地榆10g、白头翁10g、元胡10g、白芍15g,以清热利湿、缓急止痛,敛血止血;若湿热下注膀胱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加鱼腥草15g、益母草15g、车前草15g、灯心草15g、白茅根30g,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若出现尿少,浮肿加泽泻10g、车前子10g(包煎),以利尿消肿;若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心烦,加山栀6g、竹叶3g、六一散10g(包煎),以清热降火,除烦利尿,凉血解毒,止血通淋。
第三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临床见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点或瘀斑色较鲜红,口臭,口渴,面赤唇红,或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证属血热伤络,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药用水牛角30g(先煎),生地10g,赤芍10g,丹皮6g。
伴鼻衄者加白茅根30g、茜草根15g;齿衄者加藕节炭10g、三七粉3g、木香6g,以缓急止痛;尿血者加白茅根30g,大、小蓟各10g,旱莲草10g以凉血止血;热毒炽盛者加生石膏30g(先煎)、金银花10g、连翘10g,以清热解毒;头痛者加川芎10g、蔓荆子10g,以散风止痛;便秘者加枳实10g、川军10g清热通腑。
第四招:益气摄血,健脾养心
临床见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紫癜反复发作,瘀斑、瘀点颜色淡紫,面色少华,神疲气短,食欲不振,头晕心悸,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证属气不摄血,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药用炙黄芪20g,人参3g,炒白术10g,当归6g,茯苓6g,龙眼肉6g,炒枣仁10g,木香3g,生姜2片,大枣5枚。
肾气不足,腰膝酸软者加山茱萸10g、菟丝子10g、续断10g,以补肝肾;有血尿者加白芍15g、熟地15g、牛膝10g,以补血止血。脾气虚寒所致的大便下血,及吐血,血色黯淡,四肢不温,宜温阳健脾,补血止血,方药改为黄土汤加减,方药组成为灶心土30g(先煎汤代水)、炙甘草6g、炒白术10g、熟地12g、阿胶10g(烊化分冲)、炒黄芩3g,以温脾摄血,李教授在行医过程中只发现一例此证,进3剂便血即止。
第五招: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临床见紫癜时发时止,伴鼻衄、齿衄迁延不愈。或有低热,盗汗,心烦少寐,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光红,苔少,脉细数。
证属阴虚火动,用茜根散加减治疗。药用茜草根15g,黄芩10g,阿胶10g(烊化),侧柏叶10g,生地黄10g,甘草3g。
阴虚发热明显者加鳖甲10g(先煎)、地骨皮10g、银柴胡10g,以清血分之热;盗汗明显者加煅牡蛎30g、地骨皮10g、山萸肉10g,以敛汗除蒸;鼻衄、齿衄者加黑山栀6g、白茅根30g、乌梅炭10g,以凉血止血;阴虚火旺者加知母10g、黄柏10g,以滋阴降火。
第六招:活血祛瘀,养血止血
临床见病程缠绵,出血反复不止,皮肤紫癜色暗,面色晦暗,腹痛剧烈,舌黯红或紫或边有紫斑,苔薄白,脉细涩。
证属瘀血阻络,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药用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5g,熟地黄15g。
腹痛剧烈者加生五灵脂10g、生蒲黄10g,以活血行瘀,散结止痛;关节疼痛者,加牛膝10g、防己10g,以消瘀祛湿通痹;尿血挟瘀块者加琥珀3g(冲服),以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李教授认为本病反复发作,是标证虽去而内脏功能尚未恢复之故。因此,紫癜消退后仍应继续调治,方能获得巩固而达到远期疗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传统文化
中医内科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
结石病治疗中心
杏林杂谈
妇科病治疗中心
中医儿科
古今医案
房中探玄
过敏性鼻炎治疗中心
黑巧克力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