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白虎汤加味治疗小儿夏季热15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白虎汤加味治疗小儿夏季热15例
[复制链接]
220
|
0
|
2019-8-21 05: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有清热生津之功,主治阳明气分热盛。根据小儿稚阴稚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特点,笔者在原方基础上加西洋参、淡竹叶、生地黄等治疗小儿夏季热15例,取得较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例中,年龄7个月~5岁;男8例,女7例。首次发病10例,第2次或以上5例。
1.2 诊断标准 ①好发于4个月~3岁婴幼儿,最大年龄5~6岁。②内儿科临床上少数急性发热未能查明原因,又是婴幼儿的特有季节性疾病。③发热一般在38℃以上,持续不退,无固定热型,病程长者可达3个月,甚至更长,体温与气候有关。④临床主要症状:口渴、多饮、多尿、汗闭,夏季长期发热不退,脉数。
2 治疗方法
方用白虎汤加味。药物组成:生石膏(先煎)、粳米(先煎)、狗肝菜(鲜)各15g,知母、蝉蜕(后下)、甘草、黄芩、西洋参各4g,淡竹叶6g,鲜生地黄10g,白薇3g。每天1剂,先以清水将粳米煮熟,去米,再加其他药,煎至约50ml,必要时再煲原药渣煎至约30ml。
加减:若热重不退,加大黄3g,金银花8g,连翘5g;口干烦躁不安加西瓜翠衣6g,莲子7g,北沙参8g;口渴多饮多尿者加天花粉4g;便结纳呆加生大黄3g,生山楂8g;乏力倦怠,精神不振加太子参8g;低热绵缠不断去石膏、知母,加地骨皮9g,银柴胡6g。
3 治疗结果
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6.6%。
4 病案举例
张某,男,1岁4个月。1995年夏初诊。素体虚弱,入夏以来,发热不退近月余,曾用抗生素、退热药等治疗,效果欠佳。诊见:面色苍白无华,神疲体倦,皮肤灼热,手足心热,T39.2℃,口渴频饮无汗,纳呆便结,尿多而频,舌红、苔黄腻,脉数、指纹紫红。诊断:小儿夏季热,证属暑伤肺胃。治以清热益气,养阴生津,服白虎汤加味3剂。二诊:皮肤手足心已不感灼热,频饮、多尿有所改善,体温早晚37.9℃,午后仍38.5℃。原方减去石膏、黄芩,加地骨皮9g,玄参4.5g,再服5剂。三诊:面色红润,胃纳尚可,舌淡、苔薄,偶有低热,二诊方去狗肝菜、蝉蜕,加太子参10g,黄芪8g,5剂。药后患儿精神食欲良好,停药后,嘱其家属用崩大碗(鲜)15g,煲猪骨或单清蒸饮服,后经随访已愈,未再发热。
5 体会
小儿夏季热,其病机为暑气蕴遏肺胃,熏灼皮毛,腠理闭塞,耗气伤津,致阳明气分实热。方中以石膏清阳明气分邪热,辅以知母清热养阴,石膏配知母则加强清热除烦作用,佐以黄芩、狗肝菜清肺胃之热;甘草、粳米和胃养阴;生地黄凉血养阴;白薇凉血善退虚热;蝉蜕善于定惊解痉;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故用此方能获较好疗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传统文化
妇科病治疗中心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
中医内科
肝病治疗中心
房中探玄
中医沙龙
肿瘤治疗中心
中医资源
会员之家
聆听你的声音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