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美容之声
›
女性常食金银花可以清热排毒养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女性常食金银花可以清热排毒养颜
[复制链接]
169
|
0
|
2019-8-21 18: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有藤名鸳鸯,天生非人种。金花间银蕊,翠蔓自成簇”。芳香的金银花是我国古老的药物,享有“药铺小神仙”之誉。祖国医学记载,金银花性寒味甘,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可以祛邪;既能宣散风热,又善清热解毒,可治疗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疽痈、咽喉肿痛及热毒血痢等,效果显著。
说到金属,人们常以金、银、铜、铁作例子;说财富,也以金、银来概括。与财富相联系的金与银,在人们求富的欲望中,便从两种矿物升格成了财富的代名词,有人按此类推,以为金银花也是两种贵重的植物——金花和银花。其实作为藤本植物的金银花,虽说与金、银都沾上边了,但它却不是稀有品种,每年六七月的时候,在乡间溪旁河畔、林缘湿地、地角屋边,都可见到黄白相间、娇丽多姿的金银花。既然金银花不是名贵花卉,那为何要以金银花来命名呢?
关于金银花名称的由来,有这么一个感人的传说。说是在很久以前,一对善良的夫妻生下一对可爱的女儿,一个叫金花,一个叫银花。她俩长得智慧伶俐,非常可爱。突然有一天,金花得了病,而且来势又凶又急,浑身发热,起红斑,卧床不起。请来医生看后才知道是热毒症,而且无药可医。银花听说姐姐的病没法治,整天守着姐姐。没过几天,金花的病更重了,银花也因为受到传染卧床不起。她俩对爹妈说:“我们死后,要变成专门治热毒病的药草,不能让得这种病的人再像我们一样只能等死了。”
她俩死后,乡亲们帮着把她们葬在一个坟里。来年春天,百草发芽。可这座坟上却什么草也不长,单单生出一棵绿叶小藤。三年过去了,这小藤长得十分繁茂。到了夏天开花时,先白后黄,黄白相间。人们都很稀奇,认为黄的就是金花,白的就是银花。想起两姐妹临终前的话,就采花入药,果然见效。从此,人们就把这种藤上的花称为“金银花”。传说归传说,不足为信。金银花之名的由来,是因为金银花初开花之时,花是纯白色的,以后逐渐变黄。由于有的花先开,有的花后开,于是在每一株上,既有许多新开的白花,又有许多后来变黄的黄花,黄的犹如金,白的比做银,所以称为金银花。
金银花虽然不是什么名贵花卉,但在药用价值上,却有“药铺小神仙”之誉,是享誉医界的保健名花。始创于清朝道光年间,拥有180多年历史的王老吉凉茶,就是以金银花作为原料来制作的。而在2003年全国爆发“非典”之时,由于金银花抗菌消炎、抗病毒疗效甚佳,因此成为了“非典”的首选药。而在“甲流”横行之际,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公布的防甲流方案中,首选方案的主药就是金银花,由此可见,“药铺小神仙”之喻并非是浪得虚名的。
说起金银花入药,有一段“药王拜师”的典故广为流传。
有一次,唐太宗患病,太医们束手无策。于是,太宗传旨召孙思邈进宫。孙思邈为唐太宗诊过脉,开了药方。一剂下去,唐太宗的病不见起色,后来又服一剂,仍不见效。当时唐太宗没有责怪他,让他先回家去。
孙思邈心里很不痛快,行走了半天,他来到一座山下,向山民讨口水喝。这户人家只有姐妹俩,以卖药材为生。她们对这位远来的客人很热情,姐姐用黄色花为他冲了一碗金花茶,妹妹用白色花为他冲了一碗银花茶。孙思邈每样茶喝一口,觉得味甘清淡,止渴清热,就说:“这两种花都可以入药。”
姐妹二人听罢,笑了起来。姐姐解释说:“这两种花其实是同一种花,刚开时白色,盛开时变黄,它叫金银花。莫说你,就是孙思邈也不认识这药呢。”
孙思邈听罢,恍然大悟,当下“亮明”了自己身份,拜两位山姑为师,跟她们学习采药、制药,了解各种药性。然后,他采了些新鲜药回宫,一剂就把唐太宗的病治好了。于是唐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
后来,“药王”以金银花为“君”;甘草、生地、桔梗为“臣”,配制成“甘桔汤”方剂。至今,凡中医师开“甘桔汤”,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虚心好学的“药王”——孙思邈。
由此可见,“药铺小神仙”的称号,与金银花特有的药用功效是分不开的。
说到金银花最常用的功效,当属清热解毒。宋人张邦基《墨庄没录》中载有一则故事,祟宁年间,平江府天平山白云寺有几位僧人,在山上采回一篮野菌,便煮熟饱餐一顿。不料野菌有毒,僧人们上吐下泻不止。其中3位急忙采来金银花鲜品吃下,结果平安而愈,而另几位则枉死黄泉。由此可见金银花的解毒功效是何等强大。金银花之所以能够解毒,这由它的性味所决定。我们说金银花性微寒,味甘,性微寒说明它能够清热,而在中医看来,毒和热总是相生相伴的,大家在哪个季节最容易食物中毒呢?自然是在夏季了。如果体内的环境像夏天一样湿热,是不是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呢?所以我们说大部分的清热药都具有解毒的功效。
中国台湾名医张步桃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情,说是有个电子工厂的老板带着员工到台湾南部观光旅游,参观药厂,一进去每个人都发一包黑药丸子,很多员工当场就吃下去,因为它标榜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老板那一包留着半夜起来吃,一吃不得了,头肿得跟猪八戒一样,嘴唇也肿起来了,这些问题都不大,最严重的是海绵体肿得很大,他不敢看西医,因为西医一定说他去胡搞。所以打电话给张步桃先生,向他求救,张步桃先生让他煮绿豆吃,结果吃着吃着,生殖器的海绵体消了,脸也消肿了。绿豆之所以能够解毒,与金银花一样,同样得益于它的清热功效。
当肌肤在莫名其妙间产生例如粗糙、暗沉、油腻等诸多问题时,与体内有毒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食用金银花,也可起到排毒养颜的作用,特别在祛痘方面,效果尤佳。
由于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所以在长江以南各省尤其是广东、广西,人们夏季历来喜饮金银花制品来清热解暑,清疮祛痱,保护食欲。
《本草纲目拾遗》中称道金银花“能开胃宽中、解毒消火,暑月以之代茶,饲小儿无疮毒,尤能散暑”。因此,夏天无论居家、旅行,尤其是从事重体力劳动及高温作业的人员,常食用金银花茶对健康无疑是很有好处的。
除了清热解毒,金银花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延年益寿。例如,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说它有“久服轻身长年益寿”的作用;1500年前的一代名医陶弘景,对金银花则更是推崇备至。他在著作中写道:“忍冬(即金银花),煮汁酿酒饮,补虚疗风,此既长年益寿,可常采服,而仙经少用。凡易得之草,人多不肯为之,要求难得者,贵远而贱近,庸人之情也”。你看,他在为金银花遭人轻慢而喊冤叫屈呢!在清代宫廷中,慈禧喜用金银花泡茶饮。乾隆皇帝的养阴抗老方“延寿丹方”中也少不了金银花。然而自清代以后,金银花的延年益寿作用却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古今医案
中医外科
中药方剂
逆之羽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