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发汗疗疾常被错用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发汗疗疾常被错用
[复制链接]
178
|
0
|
2019-8-22 21: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感冒了,一碗姜糖水喝下去,用被子捂好,睡一觉,发出一身透汗来,病立刻好了一半。这个朴素的方法就是中医“ 汗法”的一种实践。汗、吐、下、和、温、补、清、消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八种基本方法,汗法居八法之首,足见其在中医治疗中的地位。
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开泄肌肤腠理、调和营卫、发汗以祛除表邪的治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明确了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根据。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汗法的使用却有些泛滥。各种各样的汗蒸馆大肆宣扬发汗可以排毒减肥、美容养颜、提高机体免疫力;真正患病时往往又不经辨证就随便发汗。其实,这里边潜藏着很多健康风险。汗蒸时,人体突然处于高温、低湿、低氧的环境,使得心跳加快,心脏负荷增大,血压明显升高,容易引发头痛、头晕、憋闷等不适,甚至可能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的急性发作,危及生命。汗蒸房箱体木料和竹帘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释放的气味容易造成敏感人群不适,如鼻眼刺激、头晕、头痛等。因此,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尤其不宜汗蒸。汗蒸时身体大量出汗,肾脏、汗腺等过滤、排汗系统的压力较大,所以肾功能不全的人也不宜汗蒸。
相对于效果未知的发汗养生,汗法在一些病症上的疗效更为明确。除了感冒伤风,汗法还具有退烧、透疹、消水肿、祛风湿等多种作用。临床上,小儿急性肾炎、水肿、小便短缺也可以利用发汗配合利水法来治疗。但千万不要因此以为汗法是万能的,中医在其应用范围和分寸上都非常讲究,首要的就是区分“表、里、寒、热”,其次是把握“ 汗出邪去”为度,不可发汗太过。
汗法适用于治疗表证,伤风以及各种传染病的初起阶段,凡病变部位在皮肤、肌肉、经络,人体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无汗或少汗等症状,均属于表证,此时最宜发汗解表。除了辨别表里,疾病的性质还有寒、热之分。风寒表证通常表现为恶寒重、发热头痛、无汗、周身关节肌肉酸痛、口不渴、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治疗上要用辛温性质的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生姜等,中成药包括午时茶、苏杏二陈丸、通宣理肺丸等,发汗力强。第二种是风热表证,表现为发热较重、恶寒轻微、汗出不畅、口干微渴、咽喉肿痛、咳嗽痰稠黄、大便干,此时宜用辛凉性质的解表药,如桑叶、薄荷、牛蒡、豆豉等,中成药有桑菊感冒片、感冒退热冲剂等,发汗力比较弱。
最后要提醒的是,有几类人在采用发汗疗法时一定要慎重。比如平时多汗的人,往往是表虚、贫血、流产以后血虚、患肺气肿、气喘以及素来倦怠乏力的气虚等虚证者,不能一味发汗,否则愈汗愈虚,反伤正气。此外,心衰、吐泻脱水的病人也不宜发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亦夕醉知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