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杨春波:对发热的中医认识和治疗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杨春波:对发热的中医认识和治疗
[复制链接]
55
|
0
|
2019-8-22 21: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学认为发热是邪气与正气相抗争的反应,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谓之“身热”,此后历代医家均有论述,证治经验非常丰富。
杨春波教授是福建省名中医,全国第二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精于脾胃病、发热性疾病的诊治。笔者作为杨春波的师承弟子,试将其对发热的中医认识及治疗概括如下。
【
辨别要领】
明时令:发病的季节与气候状态。
判病势:缓起或骤发,变化态势。
知发时:发热出现或加重的时辰。
识病位:在表、在里、半表半里,三焦、气、营、 血、脏腑等。
审病因:六淫、疫疬、毒邪、饮食、劳倦、七情、禀赋等。
别病性:风、寒、湿、热,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
析病机:求证之本,分析证形成的机理,求其成证的本质。
【
分类证治】
恶寒发热:
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是表卫证的特征,多因外邪所致,亦可里热内郁而作。常见有以下诸证:
风寒束表(表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关节或痛,口不苦渴,小便清白,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常浮。治以辛温解表,方如荆防败毒散等。
风热袭卫(表热):发热畏寒微汗,口干喜饮,头或痛,咽干,小便淡黄,大便或干;舌尖边红、苔薄白干或少黄苔,脉应浮数。治以辛凉解表,方如银翘散等。
湿邪困表(表湿):恶寒发热无汗,头胀身重而痛,口淡且黏,小便清白,大便或溏;舌淡红或胖兼齿痕,苔白薄腻,脉或浮濡。治以芳化透解,方如藿香正气散等。
湿热郁卫(表湿热):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为甚,头身重倦,或胸脘闷胀,口苦喜温饮,小便淡黄,大便或溏黏欠畅;舌淡红,苔黄薄腻,脉或濡数。治以芳透清利,方如藿朴夏苓汤合三仁汤加减。
暑湿兼寒:高热恶寒无汗,头身重着,脘闷心烦,口渴喜温饮,小便短黄,大便或溏;舌淡红或红、苔黄腻干,脉数。治以清暑利湿、疏解表寒,方如新加香薷饮合六一散等。
表寒里热:高热恶寒无汗,口渴喜饮,头身疼痛,小便黄,大便或干;舌尖红,苔黄干,脉应浮数。治以清里解表,方如银翘白虎汤等。
里热拂郁:发热畏寒汗出,口干渴喜凉饮,心烦或咽痛,小便量少,大便或干;舌尖边红、苔黄干,脉数。治以清里热,方如黄连解毒汤等。
寒热往来:
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证的特征。
寒热郁于少阳:寒热往来,或汗出热解,胸胁不舒,口苦不渴,欲呕纳差,小便清白,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或根少苔,脉应弦。治以辛泄少阳,方如小柴胡汤加减等。
热痰阻于少阳:寒热往来,或汗出热解,胸胁不舒,口苦而渴,或呕痰涎,小便黄少,大便正常;舌淡红或尖边红,苔黄腻干,脉常弦数或滑。治以清解少阳,方如蒿芩清胆汤加减等。
膜原浊热:憎寒壮热,起伏不定,汗出不解。口苦黏不渴,胸闷呕恶,头重痛烦躁,小便或淡黄,大便或干;舌红、苔厚浊披黄,脉或弦滑。治以化浊清热护阴,方如达原饮加减等。
单热不寒:
单发热不恶寒,是里热的特征。
气分热:
(1)肺热壅盛:壮热咳嗽,痰黄喘促或汗出,口渴喜凉饮,小便黄少,大便或干;舌淡红或红、苔黄干,脉多滑数。治以清热宣肺,方如麻杏石甘汤加减等。
(2)胃热炽盛:壮热汗出,口渴引饮,口臭心烦,小便黄少,大便或干;舌淡红或红、苔黄干,脉应滑数或洪大。治以清胃养津,方如白虎汤加减等。
(3)肠热内结:发热午后甚,或汗出,大便秘,腹胀,口苦渴喜饮,烦躁或谵语,小便短赤;舌淡红或红、苔黄或厚而干,脉应沉数。治以凉下调气,方如大承气汤加减等。
(4)脾胃湿热:发热午后甚,汗出稍退旋而又盛,口苦渴不喜饮或喜温饮,胸脘不舒,纳呆欲呕,身目或黄或肤见白?,小便黄,大便或溏;舌淡红或齿印、苔黄腻,脉或濡数。治以清热祛湿,方如王氏连朴饮加减等。
(5)大肠湿热:发热口苦腹痛,泄泻色黄或下痢脓血,肛门灼热, 或里急后重,小便黄少;舌淡红、苔黄腻,脉应滑数。治以清化凉血,方如黄芩汤加减等。
(6)膀胱湿热:发热口苦,尿黄或赤、频急或痛,小腹拘急,大便或干;舌淡红或红、苔黄腻干,脉应濡数。治以清热利湿,方如八正散加减等。
气营热:壮热口渴喜饮,心烦不宁,小便黄,大便或干;舌绛、苔黄干,脉数。治以清热凉营,方如玉女煎加减等。
气血热:壮热口渴喜饮,鼻血、齿血或吐血,肌肤红斑,小便黄少,大便或干;舌绛、苔黄干,脉常细数。治以清热凉血,方如化斑汤加减等。
营分热:发热夜甚,口干渴不甚饮,心烦或谵语,皮肤红疹,小便黄,大便或干;舌绛、少苔,脉细数。治以凉营清热,方如清营汤加减等。
血分热:发热或夜甚,口干不渴,鼻血,齿血或吐血,红斑密布,小便短赤,大便或干;舌深绛无苔,脉应细数。治以凉血清热,方如犀角地黄汤加减等。
低热:
可出现于午后或夜间,是余邪未尽或正已亏虚的特征。
湿热未尽:午后低热微汗,口少苦黏,脘中微闷,知饥纳少,小便淡黄,大便或溏;舌淡红、苔薄腻少黄,脉应濡。治以清化疏络,方如清络饮加减等。
阴虚内热:午后或夜间低热无汗,手足心热,口干不渴,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舌红或裂、少苔,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热,方如青蒿鳖甲汤加减等。
气虚热郁:午后低热汗出,头晕肢乏,气短懒言,口苦不渴,知饥纳少,小便清白,大便溏软;舌淡、苔薄白少黄,脉细弱。治以补气祛热,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等。
瘀血内热:入夜或午后发热,口干不喜饮,身痛定处或有肿块,小便淡黄,大便或干;舌暗红或青紫或瘀点斑、苔少,脉当涩。治以化瘀清热,方如血府逐瘀汤加减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語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