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打开中医药的“黑匣子”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开中医药的“黑匣子”
[复制链接]
112
|
0
|
2019-8-22 21: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位天津患者饱受头疼困扰,多方求医总是治不好。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诊断他为缺血性头疼,为他开了中药养血清脑颗粒。一个疗程过后,患者头不疼也不晕了,症状明显改善。
养血清脑颗粒最初主治“血虚头疼”,如今专用治疗缺血性头疼,高血压头疼。从“大水漫灌”变成“精确滴灌”,这源于张伯礼主持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技术。该技术获得今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中药的“两个相对清楚”——“药效物质相对清楚,作用机理相对清楚”,给古老的中药赋予现代科技含量,使其“焕发青春”。
长期以来,中医药“说不清、道不明、听不懂”。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却也是一个“黑匣子”。难怪人们常说,中医让人稀里糊涂地活,西医让人明明白白地死。如此不明不白,临床定位不清,医生不知该如何用。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中医回不到医圣张仲景为代表的传统坐堂医时代。如果依然抱残守旧,脱离现实需求,不顾社会进步,没有创新,没有突破,靠吃老本,中医药发展就走进了“死胡同”。解开中医药的奥秘,打开神秘的“黑匣子”,中医药要讲“现代话”,这是中医药发展创新亟须解决的现实难题。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方法。“西医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而中医看到的是模糊的整体。”中医药发展创新,要吸纳现代最新成果,既用望远镜看到宏观的整体,又用放大镜看到清晰的局部,从模糊的整体中找到清晰的局部,瞄准目标人群,把中医药功效发挥到最大。
汉代王符说:“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就是说,大鹏冲天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脚的力量。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创新驱动同样不能单兵突进。目前,中医药创新中存在着中药腿长、中医腿短的尴尬,容易导致“废医验药”的结局。如果只注重某种新药研发、某种疾病治疗方法的改进,创新发展只能停留在“术”的层面,而不能跃升到“道”的层面。
创新驱动中医药发展,最容易出现跑偏的倾向。打着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的旗号,中医药不断地被西医的观念与方法改造,遍体鳞伤,面目全非。有的中药研究机构挂着中药的牌子,走的是西药的路子,希望从复方中药里筛选某种有效成分。离开中医的指导,或许也能找出几种新物质,但多数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传承不够与创新不足,制约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需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使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这株老树才能开出新花,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医学视频
新闻中心
男科病治疗中心
岳光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