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中医药与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的探索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药与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培训体会
[复制链接]
203
|
0
|
2019-8-22 21: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大数据”这个新词,近两年曝光率颇高。字面意思好像谁都看得懂,却又似懂非懂。
谷歌预测流感趋势,微软预言奥斯卡奖,多次成功后,大数据被传得神乎其神。到底怎么解释?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我国核心技术研发现状如何?大数据和保护隐私间怎样平衡?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大数据就是互联网发展到现今阶段的一种表象或特征而已,没有必要神话它或对它保持敬畏之心,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大幕的衬托下,这些原本很难收集和使用的数据开始容易被利用起来了,通过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大数据会逐步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中医,从古到今,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也像很多灿烂的传统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让中医的“古”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今”互相融合、彼此促进,让中医在当下焕发新的魅力?传统的中医药科学,在人类医药学史上作出很大的贡献,还曾经在世界医药学史上有很多“第一次”的创举。不过,在创造了无数辉煌和“第一”的同时,中医药也有着自身的弱点。天人相应、取类比象,具有不精确性;治病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但方法单一、主观,缺乏客观性、恒定性及标准化……通俗地讲,对于同样的病,不同的中医开的药可能不一样,而西医开的药是一样的。作为一名中医学者,刘良认为,中西医的这种差别,是医学哲学和治疗理念的差别:“人的身体状态在变,环境条件在变,所以中医的治疗方法相对也在变。西医讲究群体治疗,某些病、某些药的治疗和研究采用的都是现代世界公认的研究方法。中医有所长,但也有所短。”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也应该与中医药发展紧密相关。刘良认为,数字化是现代科学的象征,这正是中医药的弱项,但又是中医药现代化所必需的。
“大数据”越来越被人们熟悉,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不同的领域。刘良认为,在中医药这种复杂体系下采用高新技术来研究,所产生的数据其实更大,更需要引入“大数据”的科学分析方法,“数字化、智能化、个体化中医药诊疗系统的建立,将使传统中医药产生历史性变革。”
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医药实验室里唯一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医药的基因条码技术、中药活性成分快速分离与鉴定技术、单细胞分选和纯化技术、活细胞及分子显微成像可视化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脂组学技术……这些看上去与传统中医药距离特别遥远的高新科技,都在这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得到有效的应用。
不仅如此,现在中医药还把人参的种子送上了太空,“不是为了宣传什么,而是中医药有很多领域需要去想,需要去做,你主动去想了、去做了,机会就多了。送人参种子上太空,就是希望找出它的优势基因,便于育种和培育出人参的新品种。只要去努力对接,中医药就会有很多新技术。
中医药学能够发展2000多年长盛不衰,是因为有确实的疗效。但是为什么大家总是对中医怀疑呢?关键在于中医疗效证据缺少科学数据的支撑。如果我们能够把中医药学所有的诊疗过程数据化,把中医诊疗的结果数据化,把中医与病人的沟通数据化,中医就真正成为以大数据支撑的令人信服的学科了。
当前,数据已经渗透到所有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大数据的特点是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处理速度快、潜在应用价值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起人们思维的变革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随机小样本向全样本转变,二是从精确性向混杂性转变,三是从因果关系向相关关系转变。也就是说,在小数据时代简单范式下,人们往往会将各种复杂事物简单化、静止化,通过精确的抽样小样本,追求因果关系,回答“为什么”。在大数据时代复杂范式下,人们借助各种信息手段,往往会在复杂事物的过程中,通过混杂的全样本信息,首先探求相关关系,用大数据来回答“是什么”。而且往往依据“是什么”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非常多的临床和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如大家熟悉的来自2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白虎汤”、“麻杏石甘汤”等古代经典名方,临床使用只要方证对应,相关关系明确,常常可以救治危重大病。尽管到目前为止,研究其物质基础的不少,但其复杂关系中的“因果关系”却始终没能阐明,然而这丝毫不影响其临床的使用。大数据时代思维变革,将会使人们从追求因果关系的渴求当中解脱出来,开始寻找复杂数据中的相关关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世界、看待工作、看待生活。
2000多年前,张仲景并没有做我们现在这么多的实验,但是他写出了《伤寒论》。他在序言中说自己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实他就是把大家已经积累的经验数据化了,在里面抽取了有关中医防治伤寒病的方法。《伤寒论》至今我们还在应用,对整个中医学界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大数据时代中医药的变革,还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要有数据;二是有了这些数据怎么用,要有思维;三是从哪个地方用这些数据,要有技术。很多人跟着老中医学习,拿着本记,靠自己的脑子进行总结,这都是很有限的。
数据本身就是一种事实,它代表着对某个事件的描述,它是可以记录、分析和重组的。数据化就是把一些现象转变成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过程。如何把中医药每次的临床过程数据化?大数据这种高新技术能不能很好地用到中医里面来?能不能把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这是我们面临的关键问题。如果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中医药学就成了一个真正有大数据支撑的学科。同时,我们如果能够解决海量数据处理分析的方法,中医就会插上腾飞的翅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医学视频
新闻中心
男科病治疗中心
心之水选择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