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中医药更需要大数据智能化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药更需要大数据智能化
[复制链接]
205
|
0
|
2019-8-22 21: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从古到今,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也像很多灿烂的传统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让中医的“古”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今”互相融合、彼此促进,让中医在当下焕发新的魅力?昨日,由广州市科信局、广东科学中心和羊城晚报联合主办的“珠江科学大讲堂”第13期,请来了澳门科技大学校长、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良教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作题为《中医药与高新科技》的精彩演讲。
刘良:澳门科技大学校长、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内外知名中医风湿免疫研究专家,从事中医治疗风湿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及中药抗炎免疫药理、抗关节炎及抗癌创新药物、中医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等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研究论文或报告420多篇;1997年至2000年,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中医有所长
但也有所短
传统的中医药科学,在人类医药学史上作出很大的贡献,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3000年前的甲骨文上就记载了“瘤”字,约成书于12世纪的宋《卫济宝书》已载有“癌”字,比西医早了500-600年;西医擅长的手术治疗,早在《晋书》里就讲到过:“初帝目有大流疾,使医割之”;约2200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至少包括了医学、天文、星象等十几门学科的知识;约2000年前,《神农本草经》问世,载药物365种,成为中医药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传统的中医药科学,还曾经在世界医药学史上有很多“第一次”的创举,这样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
约2200年前,三国时代的名医华佗就使用“麻沸散”实施外科手术,成为世界上最早运用麻醉法的人;隋代名医巢元方编著的《诸病源候论》,描述了1720种病症的病因及证候,比西方同类医学著作要早大约近1000年;宋代王惟一著的《铜人俞穴针灸图经》,标示穴位354个,并且铸造立体针灸铜人模型教具,成为最早的针灸教具并沿用至今;危亦林著的《世医得效方》,是最早的中医骨伤科专著;宋慈的《洗冤集录》,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方剂10960首,附药物形态图1160幅,被译成朝、日、英、法、德、拉丁等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清代张璐所著的《张氏医通》和吴谦所著的《医宗金鉴》,都对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有较详细的记述,他们被称为世界免疫学的先驱……
不过,在创造了无数辉煌和“第一”的同时,中医药也有着自身的弱点。
天人相应、取类比象,具有不精确性;治病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但方法单一、主观,缺乏客观性、恒定性及标准化……通俗地讲,对于同样的病,不同的中医开的药可能不一样,而西医开的药是一样的。作为一名中医学者,刘良认为,中西医的这种差别,是医学哲学和治疗理念的差别:“人的身体状态在变,环境条件在变,所以中医的治疗方法相对也在变。西医讲究群体治疗,某些病、某些药的治疗和研究采用的都是现代世界公认的研究方法。中医有所长,但也有所短。”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医学视频
新闻中心
男科病治疗中心
肝病治疗中心
莎拉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