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中医不必自证是“科学”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不必自证是“科学”
[复制链接]
85
|
0
|
2019-8-22 21: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关于中国古代是否有科学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争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于中国古代有目共睹的技术成就,很少有争议。因此,从这些技术成就出发,思考它们背后的理论支撑是什么,不失为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
古代的技术成就靠什么支撑
在我们已经普遍接受的来自现代教育的观念体系中,技术后面的理论支撑是科学。但是,对这一点很多人并未从理论上深入思考。例如,现代意义上的、以实验和数学工具为特征的科学,至多只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在现代科学出现之前,人类的种种技术成就如何解释?它们背后的理论支撑又是什么呢?举例来说,欧洲许多古老的教堂都有巨大的石质穹顶,它们显然不是由以万有引力作为基础的现代力学理论所支撑的。
当我们将视野转向中国时,类似问题会变得更为明显。比如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公元前3世纪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真正做到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此惊人的技术成就,背后支撑的理论是什么呢?我们当然无法想象李冰父子掌握了静力学、重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等现代科学,更容易也更有把握猜想到的是,李冰父子熟悉并运用了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理论体系。
在今天很多人的观念中,阴阳五行之类都很容易被归入“迷信”和“糟粕”之列。遭受这种“划界”结果伤害最严重的,莫过于中医,因为中医明确将阴阳五行作为理论支撑之一。在20世纪上半叶,中医屡遭打击。那时有一个非常荒唐的口号:“是科学则存,非科学则亡。”西医界和“科学界”在这个口号之下,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废除中医的“运动”。甚至一些中医的支持者也接受了这个口号,因此他们的“救亡”路径,就变成竭力证明“中医也是科学”。
可是一旦试图论证“中医也是科学”,立刻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中医是用什么理论来支撑的?如果答案还是“阴阳五行”,就会遭遇更加气势汹汹的质问:难道阴阳五行也算科学吗?于是,中医被一些“科学原教旨主义者”宣布为“伪科学”,中医界人士对此无不痛心疾首。
事实上,几千年来大部分时间里,中华民族的健康毫无疑问是由中医呵护的。这种呵护行之有效,晚清的中国人口已达四亿,放眼当时的世界,足以傲视群伦。即使在今天,中医中药仍是许多国人面对疾病时的选项之一。
那么,我们如何从理论上为中医找到一个恰当的定位呢?我认为,应采取更开放更宽容的立场,否定“是科学则存,非科学则亡”这一原则。即使是在科学已经“君临天下”的今天,我们生活中仍然需要许许多多“非科学”的东西。比如,诗歌是科学吗?昆曲是科学吗?如果坚持“是科学则存,非科学则亡”这样的原则,为什么还要容忍它们的存在?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说诗歌或昆曲是“伪科学”?“科学原教旨主义者”会回答说,因为诗歌和昆曲从未宣称过自己是“科学”,而中医却试图将自己说成科学。这个回答提示了中医在理论上“救亡”的正确道路——不再徒劳地宣称自己是“科学”,而是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我,我就是中医。既然我没打算将自己说成科学,也就没人能够将“伪科学”的帽子扣到我头上。
屠呦呦与霍金促使我们反思
现在我们应承认,并非所有的技术成就都是依靠现代科学理论来支撑的,它们中至少有一些是由非科学、甚至是由和现代科学格格不入的理论所支撑的。一旦在理论上接纳了这一点,我们眼中的历史和世界,就会呈现出一番新面貌。
首先,我们不再简单化地以现代科学为标尺,去削足适履地衡量古代和现代的一切技术成就,并强制性地将它们区分成“科学的”和“非科学的”。2015年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有助于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深入反思。
其次,我们有必要反思我们看待外部世界的现行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我们确信现代科学为我们描绘的这个外部世界的图像是唯一正确的。在这样的观念框架中,依托现代科学以外的任何其他理论,及其对外部世界的描绘,都被认为是毫无意义的“迷信”或“糟粕”。这种观念并不完全正确,举例来说,我们对人类身体的认识就远远不够,在中医和西医眼中,人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一个有经络和穴位,一个只看到肌肉、骨骼、血管、神经等。由于我们的思想和意识寄居在人体中,所以我们很难将其视为一个纯粹的“客观存在”。
推而广之,我们对整个外部世界的认识,其实普遍存在着类似的状况。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强调,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使用不同的外部世界图像,而且这些不同的图像在哲学上具有同等的合理性。根据这一观念,完全可以认为,支撑中医这个技术体系的一系列理论,就是人类用来描述外部世界的图像之一,虽然我们今天已经很少使用,但它又何尝没有哲学上的合理性呢?(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医学视频
新闻中心
喀喀喀2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