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中医人的自信从何而来?看看这四点就知道了!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人的自信从何而来?看看这四点就知道了!
[复制链接]
70
|
0
|
2019-8-22 21: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人高度文化自信的底气从哪里来?这个问题问到了很多中医药工作者的心里。笔者认为,中医人高度文化自信的底气至少有四个来源。
源于党和国家对中医药的空前重视
近代中医,历尽沧桑,曾一度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制定了一系列保护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人同样也把中医药事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给予了有力支持。
如今,我国制定的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中医药已被列入“人口与健康”研究领域的四个重大科学研究方向之一。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发展中医药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中医药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和举措。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
2016年12月6日,《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的首次发表,体现了国家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决心。我国首部中医药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也将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从中医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绝大多数时候,中华民族强则中医强,中华民族旺则中医旺,稳定繁荣的社会环境为中医药各个时期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证,而繁荣发展的中医药也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繁盛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中医药的健康发展不但能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还能以中医药健康产业为推动力,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有所作为。中医药这个杠杆必将撬动庞大的经济产业链,推进中医药与养老、旅游、文化、扶贫深度融合发展。
可以说,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空前重视,给予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最直接的底气。中医梦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源于中医药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医药植根于基层,取信于民众,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有中医类医院3966所,中医类门诊部、诊所42528个。2015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9.1亿,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2691.5万人。
因为中医诊断主要由医生自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资料,不依赖于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而且中医干预治疗既有药物,也有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
许多非药物疗法不需要复杂器具,其所需器具(如小夹板、刮痧板、火罐等)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推广使用,并且性价比较高。而且中医在治未病领域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医养生保健在民间已经蔚然成风,中医简验效廉的独特魅力与日俱增。
中医药除在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的防治中贡献力量外,在重大疫情防治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疗效已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医学视频
新闻中心
男科病治疗中心
肝病治疗中心
亮黑亮黑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