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舌诊:舌苔形成机理与疾病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舌诊:舌苔形成机理与疾病
[复制链接]
184
|
0
|
2019-8-22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舌苔形成机理与疾病舌苔作为中医舌诊一部分,已有两千多年研究历史,关于其机理,中医古籍认为"苔之产生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变化有密切关系",乃"脏腑失和、脾胃之气熏蒸而成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舌苔形成与全身营养状态,局部血流状况,植物神经功能,唾液质量及急性炎症刺激等有关⑵。本文就几种常见异常舌苔机理的现代研究作一综述。
一、形成舌苔的直接因素
正常舌苔为薄白苔,是由丝状乳头分化的角化树与填充其间隙中的脱落上皮、唾液、细菌、食物残屑、渗出白细胞等共同组成⑶。
(一)舌上皮增殖分化与角化脱落失衡:
正常情况,舌上皮新陈代谢,生长和增殖分化,角化脱落保持相对平衡,某些全身或局部病变影响舌组织血运与营养,舌粘膜生理特性改变,上皮增殖分化与角化脱落失衡,形成病理舌苔⑴。
1、厚苔:舌上皮过度增生,角化细胞层堆积。电镜下可见上皮胞内充满糖原颗粒,示上皮增殖速度增加;角化细胞以指状突起镶嵌连接及较多的桥粒结构使其联接牢固; 棘层膜被颗粒明显增多及内容物外排增加,加大了细胞间粘合力,使脱落延缓⑴。
2、腻苔:丝状乳头的密度增加,且乳头间角化树分支增多,互相交错纠缠,不易脱落;乳头间及表面食物残渣、角化剥落物等各种粘附物增多⑴。
3、剥苔:角化层次数减少,舌上皮各层细胞内张力微丝明显减少,未见典型颗粒细胞,均提示角化过程障碍;膜被颗粒减少,示细胞粘着力下降;以上因素致部分舌丝状乳头萎缩变平,舌质外露⑴。
4、黄苔:舌上皮更新迟缓,不全角化层次增加,丝状乳头延长⑴。
5、黑苔:黑苔切片可见丝状乳头变长发黑。角化层堆积成鳞片状或屋瓦状排列,之间有很多霉菌、细菌、细胞碎屑,未染色片示丝状乳头突起由无数端尖底宽之棕黑色角化细胞组成⑴。
(二)优势菌群的增殖
翁侯年等对566例各类舌苔涂片细胞学和细菌学观察到,除腐苔和花剥苔尚易于刮取细胞成分外,各类舌苔刮取物中均见大量细菌成分,相比之下,细胞成分不及细菌丰富,故认为各种繁殖旺盛的微生物是构成舌苔的主要成分⑷。
1、厚苔:含菌量增加。翁侯年对107例舌苔刮取物进行细菌分布密度检查,其中Gˉ球菌、双球菌、Gˉ杆菌的分布视野在薄白苔为少许,白厚苔 ,黄厚苔 ,黄厚腻苔 ⑷。此外口腔内产酸细菌可造成酸性环境而导致厚苔形成。
2、剥苔:张泽芳对262例住院病人舌苔真菌带菌情况调查,发现白念球菌在不同舌苔中的检出率,花剥苔45.46%,薄白苔为7.89%,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⑸。
3、黄苔:河南医学院等研究认为苔色与优势菌落的颜色有关,灰白及灰黄菌落在形成白苔及黄苔间呈显著差异⑴。孙育敏对156例舌苔细菌培养定量分析结果示,第二优势菌群在薄苔为卡他球菌(33.63%),黄腻苔中为黄色咽球菌(29.33%),提出黄苔与优势菌落所产生的色素有一定关系⑹。
4、黑苔:多与霉菌感染有关,有认为霉菌产生棕黑至黑色各种色素使舌苔变黑,另有认为腐败的细菌作用于舌粘膜上的坏死组织,产生二氧化硫,再与血红蛋白所含物质或含铁微生物结合,形成FeS沉积,致舌苔变黑⑴。
(三)白细胞炎性浸润与渗出袁肇凯对52例健康薄白苔和135例病理舌苔进行舌印片分析,发现白细胞平均数,剥苔4.86,厚苔4.07,薄白苔0.79,剥苔>厚苔> 薄白苔⑺。 苔的色泽除与优苔菌落有关外,还与白细胞的多少有关,白苔以淋巴细胞如主,黄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⑴。
二 影响舌苔形成的全身及局部因素
(一)厚苔:
1、发热感染:发热是引起舌苔增厚的重要原因之一。迪氏认为可能是由于发热使机体代谢增加,舌血流增多,导致舌乳头增生;另机体失水唾液减少,舌自洁作用消失,形成舌苔。丹氏认为酵母菌生长最适温度41℃,体温升高,酵母菌繁殖速度成倍增长,在舌面堆积成苔⑴。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小青等对183例不同舌苔进行植物神经平衡指数检测表明,黄厚苔和白厚苔均较正常薄白苔增大,提示厚苔交感系统活跃 ⑻。其机理:交感神经兴奋时唾液粘稠性增高而致舌苔增厚;情绪紧张使口腔及消化道酸度增高,而念球菌易在酸性环境中增殖;植物神经系统过度刺激或胃扩张可反射性使舌血管收缩,此种相对 缺血使舌表面上皮脱落变平而发生舌苔⑴。
3、脏腑功能状态: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或减退时,舌苔上皮细胞营养受到障碍,产生异常代谢,引起舌苔变化,味觉减退,致舌苔增厚⑴。
4、舌自洁作用减弱:舌的自洁作用包括咀嚼、谈话及唾液分泌等因子。咀嚼食物伴有吞咽活动,对舌有磨擦作用,促使舌苔脱落清除。发热脱水、神经紊乱,使唾液减少,病后食减或进软食流质,舌机械摩擦减少,自洁作用减低,舌苔变厚⑴。钟天等研究术后舌象变化,发现非腹部手术,未禁食或禁食不超过1天者,舌苔多无变化,腹部手术、禁食超过3天则出现白厚腻苔⑼。
5、PH值变化:黄厚苔或白厚苔病人的唾液PH明显低于正常舌苔。其机理:酸性环境,氢离子游离增多,有利于细胞间隙中正离子与细胞膜表面糖链末端负电荷互相吸引,增加细胞间粘着力,使厚苔形成⑶。 -
6、其它:吸烟、饮酒可使舌苔变厚,饮酒对于舌苔影响大于吸烟⑽。口呼吸时常有舌苔,有人解释因空气流通量增加而加速酵母菌的繁殖⑴。
[1] [2] [3]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古今医案
中药方剂
尊生保健
针道天下
岳光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