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中医药遗产必须有效保护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药遗产必须有效保护
[复制链接]
202
|
0
|
2019-8-22 21: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3月11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大会发言直播
王旭东委员在会议上做了发言,以下是讲话全文:
中医药学术体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这样一门优秀的科学技术,党和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曾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直至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保护,在组织、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都予充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学并没有按照自身规律得到充分的发展,虽然在一部分分支学科上呈现着轰轰烈烈、繁荣热闹的景象,但在学科本质上,“继承、发展、提高”三步战略的第一步都没能得到有效落实,很多中医优秀思想、实用技术、优秀人才已经呈现窒息、萎缩、失传、流失的势态。对此,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挽救、保护,尤其是有效保护。今年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因此更加需要厘清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这一优秀遗产。
一、当前中医药领域存在的不利于保护的一些问题
(一)思想窒息,技术萎缩。
目前中医的临床治疗、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诸多领域,中医最具特色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得不到继承和发扬,审证求因、辨证论证的灵魂没有了,越来越多的中医院已经不姓中了,中医中药可有可无,一切都用西医的一套,中医二字成了装点门面的敲门砖。
学术界热衷于以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忽视了对中医经典著作、学术经验、单方秘方乃至中医思想的研究。中医硕士、博士的研究做到了细胞、分子、基因水平,但却不会开处方看病。中医院里,除了中医、针灸、推拿等科目外,其它技术几乎无人问津。国家每年为中医药科研投入亿万资金,能在防病治病方面发挥作用的却不到20%。中药有丸、散、膏、丹等几十种剂型,炮制方法有灸、炒、煅、淬等几十种方法,现在临床有效运用的又能有多少?
(二)阵地缩小、人才外流。
几十年来,中医在医、教、研、药各方面都以西医的模式为标准,不是同一科学体系的标准,必然对中医造成巨大的束缚,加之政策、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中医阵地不断缩小。
针灸是最具疗效的技术,可是近年来综合性医院大量关闭针灸科,因为针灸每次只收几块钱,医院没有经济效益;中医的接骨技术早已获得国际肯定,20世纪80年代初,中医院治疗骨折采用手术的只占15%~20%,其余都是中医接骨技术,而现在即使是全国中医骨伤科基地,采用西医手术都要占85%以上!原因就在于手术收费是中医接骨的10倍。现在的中医院,西医科室和从业人员都超过中医。
人才外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国: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世界各国中医师和针灸师人数已达23万多人。外流的另一种情况更严重,即流向西医,我对自己的毕业5年以上的部分学生做过调查,大约只有30%还在从事真正的中医职业。有一位已经当了心脏科主任的学生,治疗一位复杂病例长达1年多无效,还是经病人提醒才想起给患者采用中医疗法!
(三)学术贱卖,被人轻视。
中医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为丰富的行业,可是至今国家没有对其实行有规模的、主动的专利保护,国外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大肆取用中医药配方、技术、学术经验,部分中药厂家在利益驱动下,主动向外国人提供配方、工艺。原本是中国土产的中药材和中成药,在世界每年400多亿美元的中药交易量中,我国的份额多年来一直徘徊在3%~6%,而日、韩两国却占有80%以上。
在对外教育上,中医药院校对外国人几乎没有门槛,只要交足学费,任何有大学文凭(无论何种专业)就可读博。相当一部分人只要来中国三次(报名一次、开题一次、论文答辩一次),总共不用半年的学习时间,就可以拿到博士文凭!而这种贱卖的学术,外国人却并不领情,他们反而因此看不起中医教育。
此外,我国中医药学术声誉有不断下降的趋势,竞争力在下降。
二、导致中医药领域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骨子里的民族虚无主义。
中医药学遗产面临的最大危害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因为中医属于传统文化,中医也在割断自己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改投“现代化”的门下。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如同离开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
(二)思想上的现代实用主义。
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采用西方唯科学主义的实践研究成了中医发展的指导思想,把盲目改造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中医的发展应该是在自身成熟的、完善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理论框架之内进行,如果任意突破这个框架,必然违背客观规律。
此外,法规上的缺位阻隔效应,管理上的现代官僚主义等也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三、保护中医药文化遗产的建议
(一)将中医药学作为国家政治文化来对待。
中医药是我国最具有原创性的学术体系,应该作为国家政治文化的典型来对待。西方发达国家对能够弘扬自己国家特性的文化事业,总是以政治的态度,用政治的立场加以推广,甚至作为保护国家利益的工具,制定有关战略来保护。在美国,即使是电影、游戏软件,只要能彰扬所谓的美国精神,就能得到政治文化方面的保护。这种有利于国家利益就给予特殊保护的做法,同样可以作为保护我国中医药学的借鉴。
(二)加强中医药特殊保护的法律建设。
中医药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与西医有本质上的区别,中、西医药的法律保护制度也应该区隔开来,只有建立中医药特殊法律保护制度,才能够使中医药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特殊法律保护的内容应包括: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中医师资格认定和执业要求、师徒传承制度、中医药业务、中医药标准、医疗纠纷等诸多内容。
(三)中医教育要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造。
目前的中医药教育存在的问题太多,已经受到无数专家学者的诟病。有关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在本质上进行改革,再也不能培养那些不中不西,不会看病,甚至连中医思维方式都不具备的学士、硕士、博士了。
(四)中医科研要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中医现代化研究要彻底摆脱“唯科学化”的束缚,在发扬中医优秀思想、推广中医优秀技术上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保护中医特色、优势,对中医体系进行正本清源的清理、继承式的研究要摆上重要位置。“名医工程”、“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之类的研究要纳入国家级的课题。要彻底杜绝中医科研中的虚假行为,使中医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此外,还建议以确保疗效作为中医保护的基础,启动中医药特殊保护的国家工程。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男科病治疗中心
医学视频
新闻中心
肝病治疗中心
黑巧克力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