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复制链接]
59
|
0
|
2019-8-22 22: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中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此语在补益阴阳方面一直为后世医者所重视而指导着临床实践,以成为广为传颂的名言,所以有必要让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努力继承和发扬以为我所用。
在治疗阳虚而补阳时,要适当的补阴,在补阴的当中求其补阳。这就称之为阴中求阳。在治疗阴虚时,在补阴的同时要适当补阳,这就称之为阳中求阴。为什么治疗阳虚不可以单独补阳,而治疗阴虚不可单独补阴呢?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
首先,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内的阴阳、气血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及相互消长的。阴阳二者,如果一方亏损且另一方也会同时受损,当阳虚时会出现阴的不足;当阴虚时也会出现阳的不足,所以治疗阳虚补阳,适当增以补阴,治疗阴虚补阴的同时适当增以补阳,这样阴生阳长,水火相济,阳生阴长,而阴平阳秘。
其次,在人体阴阳的动态变化中,二者经常受自身条件或外部影响,相互生存、相互滋长,甚或相互消灭。当出现阳虚时,如果只是单独助阳的温热药治疗,势必会造成温热或温燥伤阴,以致阴的一方面亏虚,这样在治疗阳虚补阳的同时,适当增些补阴药,既可防温热伤阴的同时,又起到阳生阴长生化无穷的作用。反之,当出现阴虚助阴时,如单独应用寒凉药助阴,也势必会造成寒凉伤其阳,所以应适当加以助阳药,也起到了防寒凉伤阳,而阴得阳助而泉源不竭的作用。
参阅张景岳所用补阴、补阳方剂,也充分体现了这种“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的治疗思想,例如张氏所创而习用的右归饮、右归丸,是治疗元阳不足、命门火衰的助阳方剂,皆在补阳同时(鹿胶、菟丝子、杜仲、肉桂、附子)又加入了补阴的萸肉、熟地、山药、枸杞之类。左归丸、左归饮也皆是在治疗肾水不足的大队滋补肾阴药中又增加之鹿胶、菟丝子之类的助阳,可见张氏在阴阳理论方面学得深透,用得灵活,不愧为一代医学大师。
如何做好一个“善补阴者”及“善补阳者”的医者,笔者认为除了认真领悟理论知识外,还要密切结合临床实践全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必须辨证明确,分清阴阳虚弱先后及主次关系,是阳虚在前还是阴虚在前,是阳虚为重还是阴虚为重,这是确定“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的关键。如阳虚在前,又是阳虚为重,那就以助阳为主,适当增以补阴即阴中求阳。如阴虚在前,阴虚为重,就以补阴为主,适当增以补阳以达阳中求阴的目地。如果是阴阳双虚,即可阴阳两补了。
阴阳两方面的虚弱一定要分清各脏腑部位的不同。“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张氏虽是应用肾阳、肾阴虚方面的治疗,笔者认为其他脏腑的阴阳亏虚证同样可以此作为指导原则。要分辨是一脏亏虚或几脏亏虚或是何脏何腑亏虚,进行补益阴阳时一定根据各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制定补阴补阳方案。如脾喜燥恶湿、主气上升,胃喜润而恶燥、主气下降,在治疗脾阳虚需阴中求阳时,温热药不可太重,而可加入滋润的山药、莲子或少量麦冬,这样可达到阴中求阳助其脾阳的作用,又滋润胃阴,不致于伤及另一脏腑。
要注意补阳、补阴药的归经、性味及功能特点。如在治疗阳虚的阴中求阳时、可以应用既能养阴又不伤阳或阴阳两补的药物,如黄精、龙眼肉、玉竹、太子参等。在治疗阴虚的阳中求阴时,应用补阳药而不伤阴的肉苁蓉、菟丝子、胡桃肉、冬虫夏草、鹿角胶等。这样合理而恰当地运用于临床,即是张景岳所说的“阴阳相济之妙用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中药方剂
针道天下
社区管理
中医外科
古今医案
逆之羽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