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方论二则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方论二则
[复制链接]
109
|
0
|
2019-8-22 22: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三青”加味能保胎
沈尧封《女科辑要·养胎》门,王孟英按:保胎“条(黄)芩宜于血热之体。若血虚有火者,余以竹茹、桑叶、丝瓜络为君,随证辅以他药,极有效。盖三物皆养血清热而息内风……且皆色青(故以“三青”名之)入肝,肝虚而胎系不牢者,胜于阿胶、四物多矣”。
该类药物皆平淡,为众多医者所重视。如桑叶,吴瑭谓其“善平肝风”;张山雷谓为“疏散风热之轻灵妙品”。傅青主治血崩之加减当归补血汤、清海丸,皆重用桑叶。《随息居饮食谱》谓丝瓜“清热解毒安胎”,老者“息风止血”。《重庆堂随笔》载竹茹“清五志之火,祛秽浊之邪,调血养营,可塞血窦,胎前产后,无所不宜”。张山雷称竹茹、丝瓜络“入血以助气血之运行……亦调肝脾气滞之良药”。综上所述,“三青”皆清热凉血、息风安胎之品,不仅用于保胎,亦可加味治疗阴亏水不涵木、风阳内炽、下扰血海之月经先期量多之证。
盖“肝气者妇人之本病”。《临证指南》亦首重肝气,谓“肝藏血,血以护胎。肝血失荣,胎无所荫。”本方之养血清热而息内风,正合其治。
胎妊之病,张锡纯“多责之冲脉”。唐容川谓“冲为血海属肝”,“治肝即是治冲”,该方正合其义。我们临床上,还加用“内息肝胆之风,外清温暑之热”之鲜竹叶,与“禀初阳上升”之荷叶(用蒂),再加菟丝、白芍、归身、沙参、黄芩等。但当归身用量不应超过10g,且用白酒泡5分钟,去酒入煎,以减其“窜动”之性。如阴亏水不涵木,风阳内炽,下扰血室,见月经先期量多者,可仿孟英于“三青”方中,加沙参、鳖甲、首乌、栀炭、白薇、黄柏、藕等“滋养清潜”之品。由于诸药轻灵,养肝而不滋腻,清热而不伤正,故获效甚捷。
“三奇”加味治久痢
三奇散,据《重订通俗伤寒论·夹痢伤寒》门,何秀山于按中指出,痢疾“病后后重不除者,三奇散最妙”。该方由黄芪15g,防风10g,枳壳10g(药量系笔者所定)组成。笔者临床体验,该方加味用于久痢未愈之症,疗效确切。
据《王孟英医案》载,其所治病证,大体为下痢(或赤白痢)日久,腹不甚痛,奔迫异常,神差能食,脉虚弦而软(张山雷谓“舌苔必不甚垢腻”)诸症。亦有肠鸣气泄、稀粪随流、脉弦软等症去,正虚气陷失于固摄之证,治宜升举固摄。就组方用药分析,方中黄芪气味俱轻,性温而补虚损;防风虽以祛风胜湿见长,亦“升举阳气”。张景岳谓黄芪“其能治疗泻痢带浊者,以气固而陷自除也,故曰陷者举之”,此正合“升举固摄”之治则。然黄芪、防风性味俱浮,恐其升提太过,而增中满气滞之弊,故配以降气宽中除胀之枳壳,使其升陷而无满中滞膈之虞。故对属于“劳伤中气之滞下”极为对症。用时还可视病情稍事加减,如当归、白芍、木香、黄连等,切忌渗利伤正之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针道天下
社区管理
中医外科
古今医案
尊生保健
聆听你的声音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