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脾土之壅,养心以调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脾土之壅,养心以调之
[复制链接]
82
|
0
|
2019-8-22 22: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脾在五行中属土,位于中舟,职司运化,升清降浊。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在病理情况下,脾土也会受到戕害,造成脾土壅郁,运化功能失常,水谷不能化为精微、气血,且无以升清降浊;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久之,水湿酿成痰浊,壅塞于脉络之中,阻滞气血的正常运行,则会出现脏腑功能失调的诸种证候。如清阳不升,精微失布,脑府失养,可出现眩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痰浊壅塞于心之脉络,则可出现心胸憋闷、疼痛、短气、喘息不得卧等症;痰浊蕴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则可出现喘促气急、咳嗽、咯痰等症;痰客于肝之脉络,则可出现眼目干涩,视物昏花,巅顶灼痛,急躁易怒,睡眠不安,筋脉拘挛等症;水湿停于肾之脉络,则可出现腰腹冷痛,四肢不温,周身浮肿等症;水湿痰浊留于胃肠,则可见腹痛、腹胀,纳少便溏等症。
脾土之所以受到戕害,一般可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饮食所伤:饮食不节,饥饱无度,又嗜食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黏腻、腥膻、生冷、不洁之物,则呆胃滞脾。二是忧思气结:忧愁思虑过度,损伤脾胃,则枢机不利,升降功能滞塞,气机痹阻。三是肝郁伤脾:肝属木,脾属土。在正常情况下,肝木要制约脾土,使之不致运行太过。若郁怒伤肝,致肝气过旺,过度克制脾土,则脾胃虚损。四是过劳伤脾: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过劳均会损伤肺脾之气,即所谓“劳则气耗”。五是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长期大病、久病之后,或失治误治,损伤肾气,致肾阳不足,阴寒内盛,不能蒸腾化气,温煦于脾,则脾胃虚弱。
以上导致脾虚的原因中,除脾脏本身外,均与脾之所克与脾被所克之脏有关,即与肝肾有关,与生养脾土之“母”,即心的关系更为密切。
《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五行中属火,有助脾的运化,胃的受纳腐熟之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但需心血之濡养,心神之主宰;心对脾的正常运行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心阳不振,心火不能生养脾土,致脾阳虚衰,阴寒内生,则肾水侮之,肝木乘之,使脾土愈虚。若心阳振奋,君主之官昌明,心火正常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就不会侮于脾土;脾土也会得肾阳、心阳之温煦,心火之养育,使之运化正常,升降有度,精微气血布散以养全身。肝木与心火之间存在母子关系,即木生火,也即肝藏血以供奉于心。反之,肝能正常发挥生理效能,要靠心主血脉以濡养之、心藏神以主宰之,使肝木不致过亢,进而不致对脾过度克制。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养心即是健脾。养心之法,可补益心气,振奋心阳,温通心脉,养育心血,养心安神,清心泻火等,结合具体证型临时加减变通之,以顺应心之属性,解脾土之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古今医案
尊生保健
中药方剂
针道天下
wǒ想我是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