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手足口病增多的运气学分析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手足口病增多的运气学分析
[复制链接]
176
|
0
|
2019-8-22 22: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之化之变也”(《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内经》告诉我们,阴阳五运的运动变化规律是天地万物变化运动的根本规律,五运六气是有周期性规律的,天气的风寒暑湿燥火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疾病的发生与五运六气及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疫病的发生、流行与异常的气候的变化有关。所谓“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素问·五运行大论》)。疫病非独立于风寒暑湿燥火之外的特殊疾病。运用《黄帝内经》运气理论分析预测疫病,对当今手足口病等疫病的防控具有很大价值。
根据运气学说,2010年庚寅年的运气是: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而今年初之气(1月20日至3月20日左右),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是少阴君火。根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凡此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司天之火,加以客气之火,在风气偏盛之时,是气候偏热,温病容易发生的时期,也应该是属于温疫范畴的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及蔓延的时期。
按理应该是初之气手足口病容易发生,而实际上今年初之气手足口病发病相对平稳,而4月到5月,不到一个月时间,报告病例和死亡病例数据翻了一番。何以至此?
《素问·至真要大论》“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认为五运六气有常有变,有未至而至,有至而未至,有至而太过,有至而不及,有胜气、复气之异,有升降失常之变。
在预测疫病时“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素问·五运行大论》)。运气分析,需要全面灵活,不能胶柱鼓瑟。
观察今年实际天气情况,初之气寒湿重、气温低,是去年寒湿之气太胜,寒湿的运气尚未完全退位导致,而因此今年初之气的客气“少阴君火”被遏,此现象属于上年寒湿之气“至而太过”,属于非常运气,在此基础上,此期手足口病发病相对平稳。二之气主气是少阴君火,客气是太阴湿土,气候特点春雨绵绵,湿温互现。然而此期随着上年寒湿之气的退位,被遏的初之气的客气“少阴君火”、二之气的主气“少阴君火”,再加上司天之火三火叠加,从而导致此期与火热相关的手足口病发病增多。媒体报道中,手足口病发病的急剧增加,今年4月到5月,不到一个月时间,报告病例和死亡病例数据翻了一番,原因在此。
“疹是阳邪,性喜清解”,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治疗时要注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发之”的思想,用药时注重辛散药物的外散和苦寒药物的内清相结合,可多选用葛根、柴胡、薄荷、升麻、石膏等具有辛凉解表作用的药物,以清热透疹。
链接
手足口病提前进入高发期
死亡数一月内翻番
据《新京报》报道,我国手足口病疫情今年提前进入高发期,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肖东楼透露,截至5月4日,今年已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27278例,同比上升超40%,其中死亡260例,同比上升142.99%,重症病例5454例,同比上升66%。
根据卫生部4月份发布的手足口病累计病例为19万余例,其中重症2119例,死亡94例。仅不到一个月时间,报告病例和死亡病例数据便翻了一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古今医案
尊生保健
针道天下
开飞机的穷人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