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辨证论治的境界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辨证论治的境界
[复制链接]
94
|
0
|
2019-8-22 22: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辨证论治作为临床的操作体系,是理论用诸于实践的过程。临床疗效取决于医生辨证论治的水平,辨证论治水平的高低又是医生的理论功底、临床经验、思维感悟和文化素养等方面因素综合运用的结果。从学术而言,辨证论治有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是“法式检押,对号入座”,即是把病人的病情和临床规范相比较,对号入座,看与孰相应,就从其证的范式名证,立法,处方。如病人有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者,与《伤寒论》首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相一致,就可判为太阳病,以辛温解表法治之。《灵枢·逆顺肥瘦》对这种辨证模式进行了概括,说:“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这里所说的“法式”即是规范,“检押”即是核对、对号。被习用的辨证论治范式主要是经典著作、名家医案及论述、教材和国家及学术团体公布的医疗规范。利用规范进行辨证论治具有易用性,便于掌握,但有时却疗效不显,究其原因多与方药应用不当有关。一种是“有方无药”,《本草衍义》说:“方可持者药也”,虽是运用成方,但药物用量不足,亦是达不到预期效果。如补阳还五汤之黄芪得用到120g才行,又如泻心汤大黄得用到30g才见功效。另一种情况是“有药无方”,处方之药全合证候,药量也不轻,但各药之间全无组织,不分君臣佐使,是“凑合方”,也往往无效。可见,用药规律也是治疗有效的关键。
第二境界是“圆机活法,医者意也”,乃是对常规模式的突破。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自序》中说:“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知其一定之治,随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应用不爽。”正因为疾病有不确定性,才需要辨证论治。对病证,不仅需要从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相关因素进行本质辨证,还要发挥医生思维的能动性,古人称之为悟性,在没有规范可循的时候,以己之意,通古人之意,切合医理,作出证候的判别或活用治法,以用意之奇、方药之巧而获取疗效。古代医家把这种治法的活用称为“法无定法”或“圆机活法”,《素问·至著教论》称之为“愈悦意而已”,《灵枢·九针十二原》言此为“以意和之”,即后世医家所崇尚的“医者意也”。这是对“有是证,用是方”的突破,以治法方药的活用,解决“古方新证,安能相值”(朱丹溪语)的问题。
第三境界是“非法为法,协辨开新”。《素问·天元纪大论》言道:“神用无方谓之圣。”达到此等境界的人,在辨证论治时,能敏锐地捕捉病证的要害而直指病机,突破“因名识病,因病识证”(朱肱语),压缩思维程序而察脉证之真,从标志性的症状体征就能“但见一证便是”,突破四诊合参,从病证的关键点上执简驭繁,以“不辨”为辨。在运用治法时,如释家之言“非法法也”,以“非法”为最高境界;或如王应震所言“见痰休治痰”;或如徐灵胎之“用药如用兵”,以“一病而分治之”,设计套路,先引病邪入彀中,以次除之;或上工治未病,能“因象识变,见微知著”,治未发、治萌芽、防传变。在临证中,“不治之治,见症求本”者亦属上工。特别是能够升华古今辨证论治理论而有创新者最可贵,此等协辨开新乃是创新,是认识的最高本质。例如有人读习《伤寒论》97条,以“休作有时”为小柴胡汤证之“方眼”,又据此把小柴胡汤发挥用以治过敏性疾患,之后在临证中对该方施以创造性筛选,研制了抗过敏的新方,使治一证之方发展为治一类病的新方,此等协辨开新当是辨证论治更高层次。如果说“法式检押,对号入座”是必然王国的界域,那么,能够达到“圆机活法,医者意也”者,已步入到自由王国的界域了,而“非法为法,协辨开新”者,已登入创新王国的门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中医外科
中药方剂
美容之声
针道天下
古今医案
亮黑亮黑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