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血粘度升高的中医治疗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血粘度升高的中医治疗
[复制链接]
159
|
0
|
2019-8-22 22: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其内部各种分子和颗粒之间以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就是血液粘度产生的原因。一旦粘度升高,血液的流动就会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细胞等极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血中纤维蛋白、血小板等也会乘机在异物上聚集,使血管腔变窄,甚至形成血栓,从而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
中医认为,血液的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气虚则无力运血,气滞则血运受阻。阴虚时营血减少,清气不行,血液不运;阳虚时不能气化,气血瘀滞。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在临床上,一般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可将血粘度升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气虚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血液粘稠度升高,伴心悸怔忡、气短乏力、胸闷心痛、舌苔薄白、舌质紫暗并有瘀点或瘀斑、脉涩结代等,在治疗上应以益气活血、通络散瘀为主,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具体方药为黄芪、党参、白术、柴胡、陈皮、三七、桃仁、桔梗、当归各10克,升麻、红花、炙甘草各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也可选用中成药,如复方丹参片,每次服4片,每日服2次;或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服一支,每日服两次;或舒心口服液,每次服一支,每日服两次。
2.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血液粘稠度升高,伴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腰痛如刺且固定不移、舌淡苔薄、舌边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等,在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行气导滞为主,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具体方药为桃仁、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泽泻、瓜蒌、三七、陈皮、枳壳、桔梗各10克,红花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也可选用中成药,如脑血康滴丸,每次服10丸,每日服3次;或三七片,每次服5片,每日服3次;或复方丹参片,每次服4片,每日服3次。
3.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血液粘稠度升高,伴疲乏无力、头晕目眩、耳鸣健忘、急躁易怒、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甚至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数等,在治疗上应以滋补肝肾、育阴潜阳为主,可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具体方药为枸杞子、菊花、生地、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天冬、麦冬、石斛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也可选用中成药,如杞菊地黄口服液,每次服一支,每日服3次;或精乌冲剂,每次服10克,每日服两次;或鱼鳔丸,每次服10克,每日服两次;或牛蒡螺旋藻颗粒,每次服一袋,每日服3次。
4.脾肾阳虚型:主要表现为血液粘稠度升高,伴形寒肢冷、面色恍白、腰膝酸软、少腹冷痛、腹胀便溏、面浮肢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苔薄白滑、脉沉细弱等,在治疗上应以健脾温肾为主,可选用附子理中汤加减。具体方药为制附片、党参、白术、炙甘草、干姜、苏子、葶苈子、桂枝、泽泻、黄芪各10克,猪茯苓15克,椒目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也可选用中成药,如金诃降脂胶囊,每次服两粒,每日服3次;或降脂平片,每次服4片,每天服3次;或消补减肥片,每次服6~8片,每天服3次;或济生肾气丸,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医学视频
男科病治疗中心
新闻中心
肝病治疗中心
。。屋里的烟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