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评论:应停止对中医的西医化改造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评论:应停止对中医的西医化改造
[复制链接]
103
|
0
|
2019-8-22 22: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针对网上有人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活动表示,卫生部坚决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他认为,这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新闻来源:10月10日中国新闻网)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健康祛病之本,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发展、繁衍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可谓居功至伟;时至今日,中医仍然以其特有的对人体宏观机理以及人体与自然关系的把握,与注重微观与技术的西医互为表里,发挥着西医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笔者对卫生部发言人的此番表态,深以为然。
但在肯定这一点的同时,笔者也不得不遗憾地指出:中医之所以沦落到今天这样的境地,以至于公然有人要求将其取消,恰恰是由于我们在中医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不合理政策和措施的结果!概括地说就用管理西医的方式来管理中医,用培养西医的方式培养中医,将中医“西医化”。
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医和西医各自孕育于两个完全异质的文明系统,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和哲学背景,因此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用任何一方改造另一方的结果,就必然会导致另一方的消亡。这其中的利害,可以用庄子在《应帝篇》中的一个故事来作比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用西医改造中医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庸医的大量增加和良医的急剧减少。因为中医需要靠师传,即需要在师傅指导下的长期实践来积累经验,才能够学会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情况,辨证施治。而现今的中医高等教育,由于学步西医的原因,只能教给学生一点脱离实践的书本知识,根本无法传承中医,学中医毕业的大学生不会用中医方法给人治病,甚至自己就不相信中医的大有人在。有学者统计,解放初年全国大约有良医5000名左右,到现在只剩下500名左右。而庸医误人,更降低了中医的声誉。
而更加令人费解的是,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执业医师法》,那些没有学历、不懂得外语、却长期行医、声望卓著的中医师,却得不到营业资格--这使中医的生存危机变得更加严重。如果这一趋势不能及时被扭转,即使无须别人签名呼吁,中医的毁灭也将仅仅是时间问题。
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让中医起死回生呢?关键并不在卫生部如何表态,而在于我们能不能下决心果断地停止对中医的西医化改造,给中医留下一个按照自己的特殊规律发展的空间。
可以考虑成立国家中医部,赋予中医独立的行政权、教育权及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政策和环境,使中医药学能够摆脱西医的控制和干扰。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再假以时日,则中医的起死回生、重现生机也是完全可能,而这也将成为中国对人类健康事业的一个巨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肝病治疗中心
医学视频
男科病治疗中心
新闻中心
羡煞卐旁人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