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对中医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对中医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复制链接]
168
|
0
|
2019-8-22 22: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成为世界医学之林中的一朵奇葩,更需要后人不断继承和发扬。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中医学主要是通过高等教育、大众教育传承的,所以未来中医药学的生存和发展前途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中医教育是传承中医最主要的环节,当前中医发展形势如此严峻,若不从这一代中医院校大学生身上下功夫,不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很可能就如同有人所说“不出50年中医不需要被别人取消,自己也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充分了解中医院校大学生的知识背景
现阶段学习中医药学的大学生绝大部分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人们所称的“80后”。分析他们发展的特点和知识背景,制定符合他们发展的“授业”模式,才能让这批人更好地学习中医,传承中医。
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是中国的主题,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物质水平提升,消费水平提高,第三产业兴起。对外开放许多新的思潮,新的理念进入中国百姓的生活。“80后”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形成了具有个性的一面:“追星”、追求新潮、时尚,思维活跃、敢于尝试、不断更新生活方式。以至“80后”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淡忘”,传统习俗的“漠视”。综观“80后”的成长轨迹和教育背景,可以感受到这一代人学习的知识很少涉及传统文化,以至于几乎不涉及中医学知识,而学习的近现代科学理论却与现代医学有紧密的联系。现代医学(西医)自从诞生起就很好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将生物学中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运用到医学领域,利用化学生产药品,利用物理制造出大批的仪器……西医的很多技术、仪器,一般高中生都可以理解其中的原理。而中医理论到目前还用的是以阴阳五行、取象比类等理论为指导思想和说理工具,可以说这是一种抽象的、陌生的知识体系,对于一个刚进入中医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就得从头学起。另外,学生习惯于将所学的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积累作对比和“嫁接”,如将中医的五脏与西医的五脏对比,极易产生“中医是什么”,“中医科学吗”,“中医疗效如何”等一系列疑惑。
中医教育面临的社会压力
现阶段中医药的发展可以说陷入了困惑之境。老百姓对中医不理解从而产生误解,一些骗子打着中医的旗号行骗,其后果不但让群众受害,而且中医也蒙受冤屈。还有一些中医大夫,掌握的理论知识不够,业务水平不高,在行医过程中出现“庸医治病”的现象……这样的社会环境让中医大夫极不自信,也极不利于年轻的大学生对中医的学习和继承。“80后”学习中医药学可以说要承受许多社会的压力。
要改变这种情形,一方面需要中医人自强不息,争取以医疗实践和临床疗效取信于患者;另一方面需要体制改革,给予适合中医药自身发展的空间。
中医教育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医四大经典有公认的地位,历史上无数医家不断补充、完善,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理论。由于不同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生活背景不同,因而形成的中医理论融入了诸子百家思想,如道家、儒家、兵家思想……也融入了诸如农学、物候学、气象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的精华。学习中医可谓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悉人事”,最具典型的是“五运六气”、“同气相求”等理论,还有针灸中的“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其中就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
当代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淡化。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当代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几乎不去“精究”国学,而是精究现代科学技术,如数学、物理、化学……各级教学只重视应试教育,忽略了人文教育,大学生对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故对于文理医理并重的中医药学教育来讲,他们这种单薄而贫瘠的知识背景很难体悟到其中的深邃和神妙,所以现在中医药大学教育除了扎实地开展中医基础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之外,还应注重开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知识教学。
中医理论阐释方式与现代生活语言的脱节。中医理论形成的时代与当今时代已大不相同。现代社会的发展,新旧事物的更替变得非常迅速。人们的视角已由地球转移到宇宙、从分子深入到原子。对比古人于今人的意识形态、思维模式、知识表达、信息传递……可以说他们之间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如今的中医学子对理解“阴阳”、“五行”、“运气”、“藏象”等抽象理论仍存有困难,有的甚至认为中医理论语言的表述中存在许多“玄想”的成分。所以在中医教育阶段,应该首先让学生理解中医内涵,而且要对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医理论寻找合理的表述方式,使之与习业者的思维和语言习惯相符合。
轻视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目前“重理论,少实践”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医“效如桴鼓”的奇妙之处。加之很多学生受到社会影响,对中医的前途产生迷茫,逐渐动摇了传承中医的决心,最后自暴自弃,以至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见构建牢固的专业思想对继承中医学尤为重要,所以应重视中医院校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要培养牢固的专业思想,除了课堂上学好理论课之外,还应走进中医临床,及早接触中医的诊疗过程。让年轻的“中医人”有机会实践中医,感悟中医,从而对中医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教育。在以自学为主的大学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可少走许多弯路,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当今中医院校大学生可以说是初次接触中医药学,对于学习中医药学的方法掌握甚少。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从而学习中医的兴趣逐渐降低。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应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学习方法的培养。此外,还应开展诸如名医大讲堂、传统文化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展知识、启迪思维,让学生深切感受身边医学名家丰满的学术思想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从而为今后学习中医树立信心。
总之,学习中医是个漫长的过程,而大学阶段的学习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希望通过大学五年的学习,能够培养出中医理论扎实、中医临床技艺精湛的“铁杆中医”,让这一代中医人真正继承中医,创新中医,以高超的医术造福于人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岚峰pisces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