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心这样主神明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心这样主神明
[复制链接]
71
|
0
|
2019-8-22 23: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现代医学的理论只讲了心脏有形的、物质的一面,回避了它无形的、功能的一面,这背离了解剖与功能不能相分离的基本逻辑。
●“心主神明”观不但表明了心脏的重要作用是供血,而且概括了心脏在思维过程中的决定性地位,比现代医学理论中只谈心脏有供血功能更准确,更完整,更有价值。
“心主神明”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观点,它和由它所派生出来的一些观点和理念,如“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等,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汉语中人们一直坚持着“用心想事”的说法,诸如此类的说法很多,如“心想事成”、“用心学习”、“费心帮帮忙”等。不用过多解释,它们的语义都很清楚,每个中国人都不会产生误解。可是这样的说法却遭到现代医学理论的驳斥,因为思考问题是大脑的事情,怎么能说用心想事呢?
中医“心主血脉”的观点告诉我们:中医、西医所讲述的心脏是同一套为机体供血的组织结构,只是现代医学的理论只讲了它的有形的、物质的一面,回避了它无形的、功能的一面,这就背离了解剖与功能不能相分离的基本逻辑。
思考时心比脑要累
近年来,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脑组织在加工各种信息的过程中,消耗能量虽然很小,但不等于完全不消耗。随着在同一时间内进出大脑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脑组织就要求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否则大脑的缺血状态会造成脑组织缺氧,使大量的信息加工过程出现混乱。
人们都有头脑清楚和不清楚的体验,这些都是与脑组织的供血状态有关。我们在思考重大问题时还需要环境完全安静,以排除各种干扰,紧急时还要全身停止一切活动,“静静地思考”。人们甚至会说:“别说话,让我想一想。”这些都清楚地表明思考问题时,任何小动作,任何声音的干扰都有可能因为分散了能量的供应,使得思维迟钝或混乱。总之,脑组织的精准思考需要充分的血氧供应。
对脑组织的供血正是由心脏完成的,在任何时候脑组织都享有优先供血的特权。而且没有任何其他的组织、器官可以代替心脏的供血作用。
由于像脑组织这样对缺血十分敏感的组织存在,要求心脏的供血必须充分而及时。越是绞尽脑汁地思考,越是要求心脏不停地、更充分地供血。通常思考问题时多取坐位或站位的姿势,肌体为了保证脑组织的供血,特别对全身的血液分配进行了特殊安排,以集中保证脑组织的供血,而心脏为了脑组织的供血也必须竭尽全力。
于是形成了这样的情形:心脏在没有其他组织帮助的情况下,例如,没有骨骼肌肉组织的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的条件下,没有冠脉高度扩张的条件下,单独完成向脑组织集中供血的任务(体育运动是锻炼心脏,是养心的活动,是因为心脏有骨骼肌的挤压作用的帮助,加速了血液的回心过程,而且心脏的冠状动脉高度扩张,增加了心肌的血液供应)。而且是从下向上地把100~200ml的血量急速送到脑组织。就是说,把如此容量的血液要以100~150cm/s的高速度向上输送,每搏都是如此,持续到思考结束,或持续到无法继续思考的时候。心脏这样高速度、高动力的射血足以把搏出的血从手术台喷上手术室的天花板。
由此我们会理解到心脏在脑组织思考问题时所承担的力学负荷,而且只要思考在进行,这样的负荷就丝毫不能减少,每一搏都要满足大脑的需求。也就是说,脑组织思考问题时,心脏的劳累程度远远大于脑组织本身。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针道天下
中药方剂
中医外科
古今医案
黑巧克力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