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胃癌的中医辨证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胃癌的中医辨证
[复制链接]
165
|
0
|
2019-8-22 23: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典籍中无胃癌之病名,按临床表现分析,胃癌属于祖国医学“噎膈”、“反胃”、“胃反”、“翻胃”、 “胃脘痛”、“积聚”等病证范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辨证施治:
肝胃不和型:临床常见胃脘胀满,时时作痛,串及两胁,口苦心烦,嗳气陈腐,饮食少进即呕吐反胃,舌苔薄黄或薄白,脉弦细。多因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理气、疏肝解郁。药用柴胡10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旋覆花(包)10克,代赭石15克,半夏10克,杭白芍15克,甘草6克,焦三仙30克,玫瑰花10克,白屈菜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脾胃虚寒型:临床常见胃脘胀痛,喜温喜按,或暮食朝吐、朝食暮吐,或食入经久仍复吐出,时呕清水,面色苍白无华,神疲肢凉,或便溏浮肿,舌质淡胖或有齿迹,苔白滑润,脉沉细缓或细濡。多因脾胃虚寒、中焦不运所致。药用人参10克,白术10克,云苓10克,半夏15克,良姜6克,荜拨10克,娑罗子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黄芪30克,肉豆蔻6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瘀毒内阻型:临床常见胃脘刺痛,灼热灼痛,食后痛剧,口干思饮,脘胀拒按,心下痞块,或有呕血、便血,肌肤枯燥甲错,舌质紫暗或见瘀点,脉沉弦、细涩或弦数。多因瘀毒内阻、血瘀胃热所致。治宜解毒祛瘀、清热养阴。药用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蛇蜕6克,血余炭3克,仙鹤草30克,蜂房12克,元胡10克,陈棕炭20克,玉竹15克,白屈菜20克,藕节2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气血双亏型:晚期胃癌可见重度贫血,面色苍白无华,面目虚肿,畏寒身冷,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纳少乏味,形体羸瘦,上腹包块明显,舌质淡胖,白苔,脉虚细无力或虚大。多因气血双亏、脾肾不足所致。治宜补气养血、健脾补肾。药用黄芪30克,人参3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云苓10克,黄精10克,甘草6克,当归6克,谷麦芽各15克,仙灵脾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辨证加减: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竹茹、旋覆花、赭石、丁香、威灵仙、佩兰等;口舌干燥加石斛、麦冬、天花粉、知母等;大便秘结加火麻仁、郁李仁、大黄、芒硝、瓜蒌等;大便浠溏加儿茶、老鹳草、石榴皮、苍术、扁豆等;呕血、便血加仙鹤草、白及或云南白药内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资源
慢性咽喉炎治疗中心
会员之家
中医妇科
杏林杂谈
中医儿科
临床经验
。。屋里的烟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