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木曰敷和话肝胆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木曰敷和话肝胆
[复制链接]
58
|
0
|
2019-8-22 23: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木曰敷和”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是对五行之一“木”的基本性质和功能的概括。
敷者,古作宣布、布施之意,“木曰敷和”即指敷布某种物质,使其不协调状态趋于和谐。《素问·气交变大论》:“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其气为柔,其藏在肝,其性为喧,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均阐明了风木属性,温和柔软,舒发宣展,对自然界事物具有启陈致新,促进生化的作用。万物生化之所以繁茂,与木德敷和以令五化宣平的调节有重要关系。
中医谓,肝胆兼属于木,皆通少阳生发之气,肝胆之气敷布于脏腑机体,诸脏因此升降出入生化不息,故《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将肝胆生理病机总概括为“此脏气平则敷和,太过则发生,不及则委和”。由此可证,所谓“木曰敷和”就人体之论,即为肝胆敷和。
《读书随笔》周学海谓:“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其意则本《内经》“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之论。木不升发,则心血不生,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胆不能化相火,胃不能下降而收纳,肾无以藏精。若肝胆生气失布,枢机不利,人体升降出入之机阻滞,气血无以化生,五脏六腑则难以受气,则生机难以维持。
肝胆调和,气机生化有序,则五脏安和。心主一身之血脉。然血之化生,有赖肝胆敷和,《内经》有“人卧血归于肝”之论,并指出:“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归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血的动静,均与肝胆阳气升发有关。若肝气失柔,疏泄无度,则气血沸扬,横逆外溢为患,若肝气不运,则气血郁滞,脉络瘀阻成疾,故医者云:“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此心病必先求肝,清其源也”。临床上对胸痹心痛者,常用当归四逆汤合瓜蒌薤白汤,即意在启肝阳,通心脉,化阴浊,其效显著。
肝之经脉别支贯隔,上注于肺,肺合皮毛,营卫运行其间。《内经》云:“卫出于下焦。”下焦者,肝肾之域,肾主藏精,内涵先天真阳,肝主藏血,内寓少阳生气,卫气即由精血所生,阳气所化而成。肺主治节通乎于上,并通调三焦,则也为少阳生发之妙用也。有医者认为少阳之气即是卫气,实由少阴厥阴真精所化,以温煦捍卫机体。临床上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也是因其有温肝和肝的作用所决定。桂枝入肝,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营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诸药得桂枝可化阴滞而为阳和,非他药所能及。芍药则敛肝液收肝气,而令气不妄行。此二药于桂枝汤中一辛一散,一开一合,舒阳气,布阳和,和调诸脏,故有外症得之解肌和营,内症得之化气和阴阳。
肝胆调和,脾土升降有序,中焦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内经》:“土得木而达。”脾胃收纳运化全赖肝气疏泄,肝胆对脾胃有生克制化之功,故木疏而脾滞以行,故称肝胆为升降发始之根。肝胆敷和则升降出入生克制化适宜,水谷运化旺盛,气血得以化生。临床调脾胃常遵李东垣以升麻、柴胡升发脾胃之气。《脾胃论》:“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李氏认为补脾胃泻阴火,在于培肝胆生气,肝胆气升则土得以疏,谷得由化,人身之气可旺。
肝肾同居下焦,精血同源,互为归化。古云:“乙癸同源。”《医家秘奥》谓:“木者火之母也,木浮则火在上而肾水寒,木沉则火在下而肾水温。”《辨证录》:“若肝气不升,则精不能泄。”朱丹溪更强调:“肝肾之阴悉具相火,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因此人体精血归化、水液代谢均以肝肾两脏为用相得益彰。临床上二便失利,水肿诸疾,与肝脏功能失调也有直接关系,故后世医家常以调肝气、利小便为治水肿病之大法。即是基于“乙癸同源”为水液代谢之主的理论。
肝胆敷和,少阳生发之气旺盛,则五脏六腑气机畅达,故可言肝胆调和,气机畅达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語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