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别用科学家标准评价名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别用科学家标准评价名医
[复制链接]
102
|
0
|
2019-8-23 00: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任何时代,中医的发展和繁荣都少不了名医的带动和引领。名医的作用与中医的昌盛,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所以,在现代大力发展中医药的新时期,名医的培养成为了中医事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过去的名老中医,由于他们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很多被老百姓永记于心,有的美名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但时下,各地评选出的名医虽说越来越多,而真正能成为老百姓心中名医的则是凤毛麟角。
何以至此?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点则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我们在当下名医的培养上是用科学家的标准来评价名医。
回顾历代名医的成长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他们共同的成长规律,就是潜心临床,自由探索,矢志不渝,逐渐成名。成名的环境宽松自由,成名的模式多种多样,只要肯下工夫,持之以恒,终成正果。而现在的名医培养,是在条条框框中成长的。关注的是名医的外在条件(论文数量、成果多少),名医的内在积累和临床磨练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你是不是名医,不是看老百姓的评价,而是看评选机构的认可。
科学家与临床家都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但是科学家主要从事“学”的研究,而临床家则主要从事“术”的研究,二者的研究方向是不同的。科学家,一定要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重要的科研成果做支撑,不然就难称其为“家”。而临床家则不同,主要看你临床治疗疾病的水平如何,即临床技术的应用和疗效怎样,而不管你发表多少论文和取得多少成果,如果临床水平一般,老百姓不认可,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被称为名医的。由于我们误用了评价名医的标准,所以导致了当下的现象:名医多多,但多不是百姓心中的名医。
客观地说,临床名医的培养是不需要太多科研投入的,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是最重要的。但由于标准的误用,不仅加大了名医培养的成本,也由此改变了名医的成长之路。用科学家的标准来评判名医,必然增加临床医生的工作负荷,迫使他们分出相当多的、甚至是主要精力从事科研和学术论文的整理,从事一些奖项的争取和荣誉的获得。更为严重的是,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努力方向,因为临床技术已经不再是评价名医的主要指标,要想成为名医,必须从临床以外去拼搏。
当然,临床也需要科研,但主要应该是在技术层面上的,是和临床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不应成为他们的额外负担。
名医是在长期为患者服务的临床工作中不断磨砺和提高而逐渐被老百姓认可的,这是名医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只有通过与患者的长期互动和交流,你才会被越来越多的患者认识和深入地了解,才能得到老百姓一个客观的评价。如果你不专心于临床,不用心去和患者进行交流,就不能认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也就不能很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你的临床技能也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尽管你的职称很高,论文、成果一大堆,而你在老百姓心中不是真正的名医。
总之,名医成长是有自己的规律的,我们应该从评判标准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修正名医的成才之路,让他们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不受任何干扰地潜心于自己的临床研究,不包装、不催化,自然而然,瓜熟蒂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肿瘤治疗中心
临床经验
医学视频
男科病治疗中心
冥朝网络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