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还中药价廉的优势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还中药价廉的优势
[复制链接]
151
|
0
|
2019-8-23 00: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药之优在价廉、副作用少、标本兼治。葛洪于《肘后备急方》序中言:“易得之药,兼之以灸,使凡人览之,可了其所用”。古时民间百姓治病,皆用易得廉价之草药。而如今,中药逃不过哄抬涨价的命运,由昔日“草根”演变成今日的“矜贵”。且不说冬虫夏草、高丽参、牛黄、麝香等贵重之物,现竟连金银花、猪苓、川贝、板蓝根等常用药物亦连番涨价。一张药方,动辄数十元一剂,如此价格,真难以体现中医之廉。也会由此失去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医是一门应用科学,众名医无不是从无人问津成长到病患满堂。而中药价格的昂贵无疑对中医人才的成长有弊无利。
中药价格上涨原因复杂
中药价格连年不断地上涨,原因大致如下:中药作为资源类产品,无法如化学药那样规模化生产,受天气、气候、地域、自然灾害、人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很大。某些药材来源于野生资源,无法通过大规模种植、养殖获得。其次,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的市场需求量亦逐年增大,而中药材种植、生产、炮制的增长速度不能与之适应,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关系。加以“非典”、“流感”等的冲击,令板蓝根、金银花等药材供不应求,商家趁机抬价。
再者,一些中药被人蓄意冠以“包治百病”之名,而身价百倍。另外,在高利润的驱使下,一些药品零售机构乱定价、乱涨价,加之监管的不力与中药价格的隐蔽性,均使中药售价过高。
关注各环节降药价
中药如此矜贵,让医生与患者都望而却步。鉴于此,针对中药价格连年上升的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特殊中药资源环境保护区和一些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以保证中药的供应。如野山人参、灵芝等一般生长于山林,可以把这些山林规划成为环境保护区,既有利于中药材生长,又利于环境的保护,一举两得。另外在地道药材产区,如果该药材可进行人工种植就在当地建立一些种植基地,如川贝,杭菊等。从而缓解中药供不应求的现状。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鼓励百姓从事中药种植、销售工作,可给予恰当的补贴。
二是加强国家对中药材价格的指导和管理,加强价格监督检查,搞好信息技术交流,加强物价管理队伍建设。为更好地体现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原则,适当地增加计划管理品种,如将原来实行协调价格的人参、牛黄等20种药材管理权限收回,作为国家指导价格管理,由药材公司统一经营。
同时加强分级管理,改变地方对药材价格撒手不管的状况。物价监督相关部门应大力整顿市场秩序,加强督查,对违法违规哄抬中药价格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均依法予以制裁。同时逐步建立信息网络,以服务生产,指导购销,便于市场预测。但应注意不能脱离实际为了降价而降价,以免降低中药质量或打击中药从业者的热情。
三是各药品零售商应增加中药材价格的透明度,主动对中药材实行“明码实价”,同时为顾客打印消费清单。以便患者清楚地知道各味药材的分量和价格,既增加了药材价格的透明度,也可防止发药的错漏。
四是加大对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中医药知识的认知,防止不法商人利用百姓中药知识的盲点与急于求治的心理,故意夸大药效,以哄抬药价谋取暴利。建议社区以举办中医药讲座、知识竞赛、印发宣传单等形式向民众普及知识。
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中药材市场,让中药材继续发挥其“简、便、验、廉”的作用,为老百姓服务,也让老百姓看病更简便,更放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新闻中心
会员之家
肿瘤治疗中心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
医学视频
传统文化
浪漫的小灰灰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