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中医现代化不是“西化”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现代化不是“西化”
[复制链接]
73
|
0
|
2019-8-23 00: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真正的优势就是疗效,疗效才是硬道理。所以,在中医现代化时一定要坚持中医特色,在临床中运用中医思维,辨证论治,避免全盘西化。
目前,中医药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是:坚持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与三因制宜的基本特色不动摇。中医现代化绝不能丢弃自身的根基,泯灭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不能削足适履。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现在,对中医现代化的看法,在报刊上可谓比比皆是。但有些舍弃中医药根基的所谓“现代化”,实为西化。表面上的“衷中参西”、或“中西医结合”,实际上是“衷西参中”,甚至“衷西弃中”失去了中医特色。
例如,以西医的“辨病”代替中医学复杂的“辨证”,这是非常不妥的。中西医学是二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治病强调辨证,不但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还要随着病情的变化、发展,标本缓急而灵活用药。因此,绝不能以一种方法对应一个病,或一病固定一个或几个协定处方去解决实际问题。
还有以中药西用为现代化,发热感染就清热解毒,便秘就用含大黄酚的药物,心衰就用含强心甙的药物。这样的中药西用是脱离中医临床实践的,不能反应中医固有的疗效。以银翘散统治四季外感的失败以及日本小柴胡汤治死人等,就是违背中医辨证论治方针所造成的结果。
有人说量化、客观化就是现代化。多年来,国家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动物模拟试验研究,为中医的证候进行量化,客观化研究,对中医证的微观指标报道也屡见报端,但对临床促进作用不大。
传统中医在小柴胡汤证辨证时强调:“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中医临床有时要舍脉从症,有时要舍症从脉,还有真寒假热证、真热假寒证、真实假虚证、真虚假实等复杂情况。因此,辨证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机械的规范,无法取代丰富的辨证内容。因此中医不能绝对追求量化、客观化。
有人以统计学“个例不能说明整体”的观点来否定中医疗效。认为中医要证明自己有效必须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处理就是中医现代化。但临床实践中很难遇到秉赋体质、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情病程完全一样的两个病人。若按统计学处理要求,这样就失去了比较的意义。
当然,中医的治疗原则也是可以验证的。只要辨证一致,就可以用相同的治疗原则,甚至相同的方药去治疗。说到底,仍是“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因此不能否定统计处理的作用,但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认识中医个案的价值。个案体现的是辨证的重复,不是辨病的重复;是治疗原则的重复,不是一方一药的重复。
现代医学虽已发展为全人类共同依赖的医疗手段,但中医仍是独具魅力的医学体系。在国外,中医药开花结果、备受欢迎;来中国留学的尤以学习中医者最多,这又说明了什么呢?不言而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肿瘤治疗中心
会员之家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
新闻中心
临床经验
医学视频
亦夕醉知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