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八〇”后学子的中医之途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八〇”后学子的中医之途
[复制链接]
193
|
0
|
2019-8-23 00: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是当今炙手可热的一个话题,却有两个相反的处境:一个是学术界激战已久的“中医存废之争”;另一个是近年来迅疾掀起的对中医养生的膜拜。这两个处境都不应是中医的立身之地,中医也不该是“非主流”,更不是某些利欲熏心者的挡箭牌。中医之所以有今天的尴尬境遇,是因为它作为传统文化被现代社会欣然接受,而在“科学”的领域里却被人质疑着。作为80后、90后的中医学子,也在感受着这种矛盾。
我们这些踏入中医院校的年轻人,刚入校门时并未思考太多,选择中医院校只是把中医看成三百六十行中普通的一行,真正抱着振兴中医信念投身其中的少之又少。然而,当踏入杏林之后,在社会大环境对中医问题的拷问氛围下,我们开始不由自主地审视和思考“中医”了;当我们被折服时,便决定投身其中。事实上,中医的魅力折服了一批又一批人。
当媒体上,打假斗士们为探讨中医科学与否而口水飞溅时,我只觉得是浪费时间。也许这只是现代传媒开辟出的一条新的收视之道。银屏上那些人攻讦老中医时的“小人得志”之像,唯有让我生出沉重的悲哀。在这些争论中,最平静的那个人永远是被攻击的老中医。他们平静是因为他们知道:中医的理不是不明,只是那些认为不明的人选择了认定它不明,他们无需为这种固执和愚蠢浪费时间。窗户就在那里,那些人自己选择了放弃推开的权利,而且紧紧锁住也拒绝别人的效劳,那就注定要失去享受推窗而现的一片鸟语花香,而把自己困死在一堵绝路之墙的面前。
流言和攻讦虽然面目狰狞,却只是远不足以谋杀中医的纸老虎,真正令人忧惧的是产生流言的源头——以“科学”主义遮蔽一切的现代价值观,这个真正扼住中医脖子的可怕杀手。
任何事物都要经受社会价值观的考验,然而历史行进到今天,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已经相去甚远了,古老的中医在今天社会价值观的评判中已经成为“非主流”的弱者身份。然而,事实上社会价值观是可变的,即在这个价值观下会发生A存B亡,在那个社会价值观下却会发生B存A亡。如此,倘若实践证明A和B对当今社会都有益,又为何不能并存呢?而且,判断医学的标准永远是能否治病救人,如若一味舍本逐末,未免有失偏颇。
理易明,但在当代社会价值观下,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中医发展之途可谓坎坷。作为“80”后、“90”后的中医学子,面对无聊无知的口水战我们没有兴趣,真正令我们担忧的是:在现代社会价值观造就的、现代模式的中医教育和中医从业环境下,我们能否学好中医,能否将它继承下去甚至发扬光大?面对人民群众“下一代中医在哪里”的疾呼,我们深深地叩问自己。
历史给“80”后、“90”后的这代人铺就了一条艰难的中医之路,但是无论这条道路将被推推搡搡地挤向哪里,在飘满药香的中医校园里,我们一颗颗年轻火热的心都已经投身如火如荼的中医事业。(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08骨伤班本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新闻中心
医学视频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
肿瘤治疗中心
岳光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