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岳美中谈专方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岳美中谈专方
[复制链接]
145
|
0
|
2019-8-23 00: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徐灵胎说: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这是徐氏临床心得,医家不传之秘。(此研究经典之心得)
现在的人,动辄讲辨证论治,漫无边际,让人抓不住重心,这是没有真正读懂读遍中医典籍,还限于一知半解之中。无怪治起病来,心无定见,越旋越远,处方用药,朝更夕改,寒热杂投,以致影响疗效。(此评论极正确)
目前中医学界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不辨证论治,只强调专方、单药;一是只强调辨证论治,随证下药。两者均有所偏,未能称是。余谓中医治病,必须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对于有确实疗效的专方专药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北齐徐之才《药对》中早已言及,某病用某药,某药用于何证,是相当详细的,齐梁时《小品方》中也有关于处方用药加减问题,《神农本草经集注》对药物主治进行了归纳,列有某病通用药一篇,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财富,可惜庸工不学,使得中医今日一蹶不振,成可叹也!)
宋代局方,虽然收录很杂,由官药局统一方药剂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学的发展。但是,对于提倡专方专药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常用的至宝丹、逍遥散、苏合香丸、藿香正气散等都来源于局方。
此外民间采风,也是发掘整理专方专药的重要途径,这项工作不重视起来,就会使祖国医学的宝贵经验丢失。专方专药能起沉疴大病,古人就有“气死名医海上方”之说,所以习医者也不可不讲。
专方专药的好处是:一、收效快;二、药味少,价廉;三、一般用法都比较简便。即具有效、廉、便的优点,有很高的价值。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专方的重要性。
小儿伤食,临床最为常见。邑中友人高聘卿曾传一方,治小儿伤食,鼻下人中两傍发炎,垂两条如韭叶之红线,有时发热,不喜食,或有口臭者。用黑、白牵牛子各等分,炒熟,碾筛取头末。以一小撮合红糖少许服下,大便微见溏,红线立消,喜进饮食而愈矣。余得此方,屡经投治,其验如鼓应桴。 (此古人早已用过了。)
又如小儿慢性肾炎,日久病深,面部多白无血色,或浮肿,精神萎靡不振。用玉米须每日30-60克,煎汤代茶,连服六个月,有较好的效验。
再如鹤膝风,膝关节红肿疼痛,步履维艰,投以《验方新编》四神煎恒效。药用生黄芪240克,远志肉90,克川牛膝90克,石斛120克,(川牛膝、石斛、独活《本经》云:治痹,故以有效)先煎四味,用水10碗,煎至2碗,再加入金银花30克(若以石膏或独活代之则其效更佳),煎至一碗,顿服。历年来余与同道用此方治此病,每随治随效,难以枚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流年无殇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