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张锡纯应用石膏探微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张锡纯应用石膏探微
[复制链接]
79
|
0
|
2019-8-23 00: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古今业医而善用石膏者,莫过于盐山张锡纯氏,先生誉石膏“为药品中第一良药,真有起死回生之功”;“治外感实热者,直如金丹”。就在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六期,第四卷,瘟病门23个医案中,计有处方38首,而用石膏组方用药者,竟达27首之多,在倡导后世辨证应用石膏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冲破四禁 独尊石膏
自汉代医家张仲景首用石膏制方白虎汤以来,白虎汤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石膏的使用也再没有超越经典白虎汤的窠臼。到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在其所著《温病条辩》一书中,竟然给白虎汤立下四禁。吴氏云:“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需识此,勿令误也。”吴氏此论,把白虎汤的应用局限在了一个狭小的范围内。
张锡纯对吴氏显然于经旨相背的白虎汤四禁,深感痛心疾首。云:“近世用石膏者,恒恪守吴氏四禁。”“遂视石膏为畏途。即有放胆用者亦不过七八钱而止。”使“此救颠扶危挽回人命之良方,几将置之无用之地也”。他指出:“夫吴氏为清季名医,而对白虎汤竟误设禁忌若此,彼盖未知石膏之性也。”而吴氏所设四禁中,“至其第三条,谓不渴者不可与也。夫白虎汤之定例,渴者加人参,其不渴者即服白虎汤原方,无事加参知矣。吴氏以为不渴者不可与,显与经旨相背矣”。又“至其第四条,谓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夫白虎汤三见于《伤寒论》。唯阳明篇中所主之三阳合病有汗,其太阳篇所主之病及厥阴篇所主之病,皆未见有汗也。仲圣当日未见有汗即用白虎汤,而吴氏则未见有汗者禁用白虎汤,此不又显与经旨相背乎?”可见,无汗禁用白虎汤《伤寒论》未见,而只是吴氏自是其说。
受吴氏之影响,对石膏医者畏不敢用,患者惧之如猛虎。就连“平素博极群书,对于医书亦恒喜披阅”的前清名进士胡珍簠,也“唯误信旧说,颇忌生用石膏”。而在辽宁张允孚温病案中,张氏“方中为开生石膏一两,张君阅后大惊”。在先生“详细辨明石膏生熟之异性”后,在介绍人韩玉书的力劝下,张君始敢服药。袁霖普君夫人温病并下痢案,先生亦重用生石膏,他在案后云:“若在他富贵之家为开此等方,则决不肯服矣。”可见当时临床使用生石膏之艰辛,为此先生亦频“而遭谤”或“诋为卤莽也”。
在这种情况下,张锡纯在治疗外感实热证大剂量单用,或与他药同用时,“必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服下”。这样煎药之目的,可使其药力留在上焦、中焦,使寒凉不至下侵而致滑泻,同时也可“免病家之疑惧”。在治疗厥阴病白虎汤证时,张锡纯亦“恒用鲜白茅根半斤切碎,煮四五沸,取汤一大碗,温服下,厥回身热,然后投以白虎汤,可免病家之疑,病人亦敢放胆服药。”
由于当时医者畏石膏,惧石膏,便有了“煅用之”的做法。而煅用石膏之目的,一是“缓其大寒之性”,二是“煅不伤胃”。对这种提法和做法,张锡纯深恶痛绝:“乃自此语一出,直误尽天下苍生矣。”并“拟成石膏生用直如金丹,煅用即同鸩毒一篇,曾登于各处医学志报”,列煅石膏之诸多弊端,以纠正俗医治外感实热用煅石膏之陋习。并言“愚生平志愿,深望医界同仁尽用生石膏,药房中亦皆不鬻煅石膏,乃为达到目的”。“世之不敢重用石膏者,何妨若愚之试验加多,以尽石膏之能力乎?”
天行时疫 妙使金丹
张锡纯生于1860年,据《盐山县志》(1991年版)载:“盐山县历史上曾多次瘟疫发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及1918年,1932年。其中以1932年为最甚,出现了无村不戴孝,遍地添新坟的惨景。”先生在治疗肆意猖獗的瘟疫时,大量应用了石膏。他认为:“石膏质重气轻,其质重也,可以逐热下行;其气清也,可以逐热上出;俾胃府之气化升降皆湛然清肃,外感之热自无存留之地矣。”誉“石膏为寒温实热证之金丹”,“为寒温第一要药”。
张锡纯云“岁在壬寅之孟秋(1902年),邑北境霍乱盛行”,“愚遇其证之剧者,恒于方中加羚羊角三钱(另煎兑服)服者皆愈”。后因其药昂贵,而伪者甚多,经“临证细心品验”,以鲜茅根、生石膏、阿司匹林三药代羚羊角,其疗效“且有时胜于羚羊角”,并冠方名为“甘露消毒饮”。后值天津“瘟疹流行,治以此方,皆随手奏效”,诚可谓圣手妙药。这也体现了张氏中西药物配伍应用的特色。
在治疗辽宁大西关马姓患者之伤寒兼有伏热证时,先生首次处方用生石膏四两,“其热稍退。翌日病复还原”。二诊“生石膏加至八两,病仍如故”。再“为疏方,方中生石膏仍用八两,将药煎服后,再用生石膏细末二两,蘸梨片徐徐嚼服之,服至两半,其热全消”,病遂告愈。张氏慨然云:“吾国善用石膏者,除长沙汉方之外,明有缪氏仲淳,清有顾氏松园,余氏师愚,王氏孟英,皆以善治温热名,凡治阳明实热之证,无不重用石膏以奏功。今用石膏由四两加至八两,似已骇人听闻,然连服五六剂,热仍如故,大便亦不滑泻,迨外加石膏细末,梨片蘸服又至两半,热始全消而病愈。可见石膏为良药中纯良之品,世之畏石膏如虎者,可以放胆而不必怀疑也。”“愚临证四十余年,重用生石膏治愈之证当以数千计。有治一证用数斤者,有一证而用至十余斤者”。
张锡纯之用石膏量大效宏,其用巧妙,或大剂量频服,或另研细面送服,或为细面梨片蘸服,“穷极石膏之功用,恒有令人获意外之效”。
承前启后 勇于创新
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本经》言其“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张氏认为:“石膏凉而能散,透表解肌,外感实热用之,直胜金丹。”
先生不但用生石膏治疗外感实热之证,而对内伤实热之证亦多用生石膏。在其所制治疗内外中风之“搜风汤”、“镇肝熄风汤”,治肢体痿废方之“振颓汤”等诸方剂中,皆伍以生石膏,以清脏腑之热。如治奉天王海山阳痿案,王氏之证为阳盛阴亏之体又兼痰凝气逆,医者治以温补,致使阳升而阴不降,诸窍闭,阳道痿。先生尊徐氏大椿之意,“亦先重用生石膏以清其痰火,共服药十余剂痊愈”。
另如疮疡漫肿、痔疮、眼疾、伏热夹杂证,产后诸证及孕妇之有实热者,先生亦用生石膏,而每获捷效。若“一妊妇,伤寒两三日,脉洪滑异常,精神昏愦,间作谵语,舌苔白而甚厚”。先生“为开寒解汤方,有一医者在座”,质疑“此方能汗解乎”?先生云:“此方遇此证,服之只能出汗。”患者服药“饮下须臾,汗出而愈,医者讶为奇异”。
可见,张锡纯对石膏的应用,已达出神入化之境界。他冲破固禁,力倡生石膏之良能,不拘成见,有是病用是药;他服方法巧妙,灵活多变,药量“以胜病为主”;他精研有得,用药之巧,制方之妙,剂量之大,服药之变,可谓仲景之功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黑巧克力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