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陆广莘的中西医结合思想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陆广莘的中西医结合思想
[复制链接]
164
|
0
|
2019-8-23 00: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国中医科学院陆广莘教授具有中西医的双重学术背景,对中西医都有较为深入的认识。笔者研究了他的演讲和数十篇学术文献,逐渐深入地了解了陆老的学术思想并由此引发了很多思考。
中西医结合是
现代医学的发展之路
中医和西医无论是在起源、哲学内涵,还是医学特色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而现在以西医为主导的医疗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和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困境,具有中医和西医双重背景的陆广莘提出,中西医结合是引领当代医学走出困境,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医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中西医结合是解决当代医学困境的途径之一
当代医学主要以西医的理论体系为主,奉行的是西医的疾病观和方法论,也就是针对疾病本身的、只治病,割裂地看问题的还原论,以及单纯对抗的医疗方式。由此造成抗药性、病原体异化等一系列难以克服的问题,这是由西医本身的疾病观和方法论所决定的。对此,陆广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引入中医辨证施治、引导转化、注重人体内在联系、发挥人自身的免疫系统作用等医学思想和手段”。
在陆广莘看来,造成目前医疗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西药的毒副作用;二是西医分科过细,“目中无人”、“目无全人”,医生面前的病人不再是作为整体的生命系统而是被割裂成了理化数据;三是过分地依赖仪器检测和理化指标,忽视病人的临床表现和主诉,误诊误治率居高不下;四是疾病谱的改变。正是由于西医只对病不对人、孤立地、对抗地看问题的方法,导致了现代医疗出现危机。
中西医结合是当代医学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危机的来临,第一次卫生革命的观念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已经不再适用。对此,国外已经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针对分科过细提出“全科医学”,并且加大力度培养全科医生,普通医学专业的学生要在学完本科之后再学3年。同时提出转变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而医学模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医学诊疗思想的根本转变。医学的目的是保持人体的健康,而不是单纯的“找毛病”。行医过程中,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发现疾病和克服疾病。更进一步说,医学并不单纯是斗争的武器,更为合理的方式应该是既有斗争,也有合作。即在医疗的过程中,将人体的健康和疾患作为整体考虑,尽量避免外界力量的干预,而是利用医疗手段引导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化解疾病,从而保持了人体天然的平衡,以达到稳定、持久的健康状态。这也正是中医所一直提倡的养生之道。
新世纪的医学想实现这一点,就要从生物医学疾病模型的教条统治下解放出来,实现以下医学模式的转变:一是从生物医学模式前进到人类医学模式。二是从疾病医学模型上升到健康医学模型。三是从对抗医学方法前进到生态医学方法。四是从追求化学层次物质基础的医药观,上升到为人的主体开放自组演化调节的医药观。五是从辨病认识必求于本的诊疗思想,追求“病从何来”的疾病结构本质原因性诊断认识,前进上升为“人类健康生态目标”,养生治病实践必求于本的诊疗思想上来。
从以上的医学模式转变中可以看出,单单以西医为主体的医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唯有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将中医学中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本的医学思想运用到行医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妇科
针道天下
会员之家
中医资源
杏林杂谈
中医儿科
临床经验
肝病治疗中心
羡煞卐旁人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