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中医临床须坚持中医主体地位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临床须坚持中医主体地位
[复制链接]
81
|
0
|
2019-8-23 00: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现代化发展离不开西医的支持,这是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在现代中医发展的进程中,西医确实给予中医很大的支持。但是,中医临床的主角不能因此而被改变。如果中医临床唱主角的不再是中医,那么中医院也就名存实亡,不再是真正的中医院了。
因此,在中医临床上一定要摆正中医与西医的关系,中医的主体地位什么时候都不能改变。
对中医,西医技术是工具
西医对中医的支持,从临床实践看,应限于方法层面。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工具或方法,西医只能服务于中医临床,而不能主宰中医临床。
而当下一些中医院的情况是,西医严然成为中医临床的主角,诊断以现代仪器检测为主,辨证论治可有可无;开方也是必有西药,甚或只有西药,中药配伍组方常成配角。被称为中医院顶梁柱的也往往是以西医手术为主的外科和骨科等。
应该承认,在医学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西医的一些先进检测手段和方法,确实对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特别是对一些急危重患者的诊治,通过现代仪器的检测,及时发现疾病的内在变化,及时给予恰当的诊断与治疗,避免了临床的某些盲目性。同样,现代外科和骨科也为中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持。
但学习借鉴西医的先进方法和技术,为我所用,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医临床的辨证论治水平,使中医临床在对疾病的把握上更加深入、更加本质,辨证论治更加细化、更加准确,疗效水平提高更快。
西医也好,现代科学也罢,对中医而言,永远是工具,永远是为中医的发展服务的,中医临床的主角永远是中医,这是我们在中医现代化建设中永远不变的指导思想。
辨病治疗,服务于辨证论治
客观地说,自从中西医结合在临床普遍开展以后,“辨病”或“辨病治疗”也成为了中医临床的一个必要阶段,过去的辨证论治过程变成了现在的“辨病 辨证论治”。这已成为现代中医临床的共识,即在辨证论治之前,尤其是面对一些急危重症患者时,首先进行现代医学的疾病诊断或者对症治疗,在病情明确并渡过危险期以后再进行辨证论治。
实践也证明,建立在辨病基础上的辨证论治,会更安全和更科学。这也是西医技术为什么在中医临床广泛应用并深深扎根的原因所在。
但是,辨病治疗只是中医临床的一个铺垫,“辨证论治”才是中医临床的主要过程。当下的一些情况是(特别是对住院患者),整个治疗过程就是“辨病治疗”在唱主角,中医的“辨证论治”有时连配角也算不上,充其量是跑龙套的,可有可无。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西医院靠的是西医优势,中医院靠的应是中医优势。如果中医临床不以辨证论治为主体,还有什么特色和优势可言?
辨病是为了提高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科学水平,在现代医学病理诊断的前提下,将疾病的微观变化纳入辨证论治的过程之中,使辨证更恰当,治疗更准确。如果我们在临床中不能及时进行思维转换,始终以“辨病治疗”的思维指导全过程,那么辨病对辨证论治就不是支持和提高,而是取代。这才是地地道道的“西化”。
就大多数患者而言,去中医院就医,看中的就是中医的“廉、便、验”,是想通过中医的优势来治愈自己的疾病。如果我们不顾患者的需求,仍然照搬西医一套,或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那将是对患者利益的侵害,也是对中医院根本宗旨的违背。
医患交流,中医不能失语
当患者有知情需要时,用现代医学的话语进行解释答复是必要的,因为很多情况下只有用现代医学话语来回答,才能满足患者的知情需求。由于古今文化的差异,用中医传统理论和术语来说明,会使很多患者坠入云雾之中。
但是,要让中医真正在临床中唱主角,就不应仅限于在治疗过程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在与患者交流中也应当尽量采用中医话语来表达。通过中医话语的交流,让患者知道中医治病的道理,知道中医的科学性。
我们用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为患者治好了病,而不能用中医话语把治病的道理讲给患者听,还需要借助西医的话语来说明,这是中医的缺憾。
毕竟,中医的优势不仅体现在辨证论治的临床过程中,更体现在它的理论指导上。我们在为患者治病的同时,不能把中医理论中蕴含的先进思想传达给他们,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就不能算是真正得到了体现。只有让老百姓感受到疗效又知道中医治病的道理,老百姓才能真正认识中医,相信中医,中医文化才算是得到了真正的传播。
一定要明确,中医临床才是中医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只有通过中医临床医患之间的交流,中医文化才能潜移默化地浸入老百姓的心中。
所以,中医临床不能只重视疗效事实,而忽视理论的研究与传播。古今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医文化传播的困难,这就要求中医要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尽快实现中医话语的现代转型,在用现代科学深化中医研究的同时,也将中医理论的表述现代化,改变医患交流的西医主唱而中医失语的局面。
中医宣传,突出特色优势
市场机制下,医院开展形象宣传是必要的,有利于推动中医的社会推广与普及。但是,中医进行自我宣传,一定要突出中医特色,突出中医优势,不然就达不到宣传中医的目的。
当下一些中医院的宣传,不是以中医临床特色和优势为宣传重点,而是将硬件建设,尤其是将医院的现代医疗仪器和设备作为炫耀的资本,对中医临床优势则轻描淡写。这种宣传丝毫起不到宣传中医临床的作用,因为这些硬件设备不是中医临床独有的特色。
即便是介绍临床技术,也往往注重现代医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很少有以中医传统技术宣传为重点者,似乎中医的传统技术根本上不了台面,只有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方法才能支撑起中医院的门面。这种“自卑感”来自中医人自信心的不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西医各有自己的优势。中医的优势,只有靠中医自己来维护和宣传。
总之,中医临床是为中医自己搭建的舞台,主角理应是中医自己。西医的支持也好,科学的支撑也罢,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医,中医的主体地位都不会因此而改变。这是中医人需要牢牢把握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临床经验
亮黑亮黑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