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王永炎治疗中风病用药心得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王永炎治疗中风病用药心得
[复制链接]
180
|
0
|
2019-8-23 00: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编者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潜心研究中医药防治中风病近50年,于中药的临床运用体会尤深,今起本版就其治疗中风病用药心得,分平肝熄风药、镇肝潜阳药、醒脑开窍药、凉血止血药、豁痰化浊药、益气固脱药、益养肝阴药、通经活络药、活血化瘀药9部分陆续刊出,敬请关注。
平肝熄风药
平肝凉肝以熄内风,滋阴清热以消火势,这是治疗肝风内动的大法之一。药用白羚羊角、生白芍、白菊花、钩藤、僵蚕、地龙、生地黄、玄参等。其中主药白羚羊角咸寒,入心肝两经,取其平肝熄风、清热镇痉的功能,如肝热得清,化火之源得以平息,相煽之势得以消退。李时珍说过:“大人中风搐搦及经脉挛急,历节掣痛,羚羊角能舒之”。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此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并能解热。可见白羚羊角平肝、凉肝功效独特,熄风、清热尤为擅长,为平肝熄风的代表药物。白菊花、钩藤善清肝热,以熄风止痉;生白芍味苦酸寒和血泻肝以平肝之亢阳,并具酸甘化阴之效。僵蚕、地龙清其肝热,以定惊止痉,平肝熄风,并兼有通经活络的效能。生地黄、玄参养阴凉血,以取滋水涵木之用。
镇肝潜阳药
应用金石介贝之品,镇肝潜阳以熄风。要选既具重镇之效,又有降逆清热之功的药物,如生石膏、生石决明、生赭石、珍珠母、玳瑁等。生石膏辛大寒,具有凉肝、镇肝两方面的作用,共奏潜阳之功,此为该药独到之处,中风阳闭重证当加入方中。生赭石镇肝降逆,并能使冲上逆乱的气血下潜归经。生石决明、珍珠母均有镇肝熄风潜阳的功效,但珍珠母入心、肝两经,遇有神志障碍必应选用,此品还能镇心定惊。玳瑁性寒凉,味甘咸,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养阴的作用。早在宋朝王怀隐等编写的《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中就记载有“玳瑁丸”以治中风不语等,可见玳瑁早已用于治疗中风急症。
虽然平肝与镇肝两类药物均用于肝风内动的急症,但具体应用尚有一定的区别。平肝药物多用于阴虚阳亢,化火生风,肝风未动而欲动或肝风易动之体,或肝阳亢盛肝风已动之患。平肝法所用药物性较平和,质多较轻,植物类、虫类药居多,兼有清热养阴的作用。镇肝药多用于阳亢上逆,肝风狂越,血之与气并走于上的重证肝风,非重镇不能潜阳,非镇肝不能熄其风势,选药以矿物类、贝壳类居多,质虽重,而性非峻猛,故无遗害,有是证则放胆用之,可镇风邪及浮摇之势。
[1] [2] [3] [4]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儿科
羡煞卐旁人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