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张锡纯脑病学术思想浅析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张锡纯脑病学术思想浅析
[复制链接]
71
|
0
|
2019-8-23 00: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张锡纯认为心脑共主神明,“大气”既维系心中神明,又维系脑中神明,“气化”正常则心、脑“神明”相通;中风分“脑充血”和“脑贫血”,“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脑充血,“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则脑贫血;治法遵从经典,又不泥古,独辟镇肝熄风汤、升陷汤分治脑充血、脑贫血。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盐山县人,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汇集了大师毕生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其特点是尊古而不泥古,衷中而参西,提出许多新的学术观点,创立了许多疗效卓越的方剂,笔者就其对脑病的学术思想略陈管见如下。
心脑共主神明
张氏认为神明由心、脑共主。《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张氏认为“夫精明即神明也。头即脑之外廓,脑即头之中心点也。国家之货财藏于府,兹则名之为府者,确定其为神明所藏也。”即得出脑藏神明的结论,对于“心主神明”的经典之论,张氏则认为:“《素问》灵台秘典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细绎经文,盖言神明虽藏于脑,而用时实发露于心,故不曰藏而曰出,出者即由此发露之谓也。”也就是说“出”字暗示了神明藏于脑而发于心。
对心、脑共主神明张氏还提出“大气”与“神明”关系密切的论述。首先,“大气”维系心中“神明”。人身之“气血化合”与心中“神明”关系密切。张氏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述“心跳证”时认为“假心跳”就是中医所说的“怔忡”。并论述道:“《内经》谓‘心藏神’,神既以心为舍宇,即以心中之气血为保护,有时心中气血亏损,失其保护之职,心中神明遂觉不能自主而怔忡之疾作焉……其收发血脉之动力,非大于常率,故以手扪之不觉其跳。特因气血虚而神明亦虚,即心之寻常舒缩,徐徐跳动,神明当之,亦若有冲击之势,多生惊恐。”
其次,“大气”维系脑中“神明”。张氏认为,“大气”的作用在于有推动心血上输于脑的功效,从而有利于“脑气筋”功能的正常行使。否则会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脑贫血,出现《内经》所说的“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眩”等症状。这里所说的“大气”就是指的“宗气”。张氏认为“盖血生于心,上输于脑(心有四血脉管通脑)。然血不能自输于脑也。所谓上气者,即宗气上升之气也,所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者,即宗气不能贯心脉以助之上升,则脑中气血皆不足也。”
再次,“气化”常则心脑“神明”相通。张氏认为,“神明在心”、“神明在脑”说都有失偏颇;心与脑是“彻上彻下,共为神明之府”。癫狂病就是被痰涎阻塞,心与脑“隔阂而不相通”所致,他说道:“人之元神在脑,识神在心,无病之人识神与元神息息相通,是以能独照庶务,鉴别是非,而毫无错谬……盖人之神明属阳而性热,凡其心中有不释然,或忧思,或忿怒,或用心过度,其神明常存于心中,必致其心中生热,灼耗水饮,而为胶痰,其甚者或成顽痰,此痰随心血上行,最易凝滞于心脑相通之路。其凝滞之甚者,元神与识神即被其隔阂而不相通矣。”张氏同时认为,“神明”不仅依赖“气化”正常,而且对气化也有作用,“人之神明固可由脑至心,更可以诚意导之而行于全身,是以内炼家有凝神入气穴之语。诚以孟子谓志能帅气,即神能帅气;神明照临之处,即真气凝聚之处。神气充足,丹田温暖,寿命之根自然壮固,神明之功用何其弘哉。”即阴阳和合,气化如常是神明之所使。
中风分“脑充血”和“脑贫血”
张氏从虚实把中风分为脑充血和脑贫血两类,认为气升血必随之上升,血随气充于脑故名为脑充血。其理论来源于《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反则生,不反则死”的论述。张氏认为“所谓‘气反则生,不反则死’者,盖谓此症幸有转机,其气上行之极,复反而下行,脑中所充之血应亦随之下行,故其人可生。若其气上行不反,升而愈升,血亦随之充而愈充,脑中血管可至破裂,所以其人必死也。其症必舌强,其脉弦硬而长,或寸盛尺虚,或大于常脉数倍,而毫无缓和之意,言语不利,或口眼歪斜,或半身麻木不遂,或头重足轻,时欲眩仆”。
所谓脑贫血者,“其脑中血液不足,其人常觉头晕目眩,精神昏愦,或面黄唇白,或呼吸短气,或心中怔忡,其头目或间有作痛之时,然不若脑充血者之胀痛,似因有收缩之感觉而作痛。其剧者也可猝然昏仆,肢体颓废或偏枯。其脉象微弱,或至数兼迟。西人但谓脑中血少,不能荣养脑筋,以致脑失其司知觉、司运动之机能……《内经》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盖血生于心,上输于脑必赖宗气以导之,宗气积于胸中贯心脉行呼吸,所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者,即宗气不能贯心脉以助之上升,则脑中血气皆不足也。”指出上气不足,气血不荣于清窍则为脑贫血。
遵从经典 制法独特
张氏熟读经文,并活用于治法、遣方当中。在治疗中风时,依据《素问》“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的论点,创立了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平肝镇逆,潜镇平冲之方剂,通过镇肝熄风,使走于“上”的气血回还而脑不再充血。又根据《内经》“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理论提出治脑贫血不在滋补其血,而在提升其气,补宗气而助血上升,创立了升陷汤、加味补血汤等。
张氏擅长治肝之法,注重调畅气机,提出治肝八法。在镇肝熄风汤中擅用生药和潜镇之品,尤其是对代赭石的应用颇有见地,张氏最知肝性,认为平肝不可一味镇逆,故用麦芽、茵陈顺肝升之气,欲降故升。而补宗气,首推黄芪,济大剂黄芪助血随气升,可谓深得气血互济之理。
张氏遵从经典,但尊古而不泥古,不照抄古方而是自创新方,而且立法新颖,遣方独特,启迪后学。纵观《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勤奋好学,赋予创新,在脑病领域衷中参西,借用西学之脑神经理论,丰富了中医的脑病学术思想,值得后人借鉴。
作者简介
丰广魁,男,1962出生,中医博士,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脑病临床工作。连云港市名中医,国家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肝病治疗中心
杏林杂谈
中医妇科
会员之家
中医儿科
临床经验
针道天下
古今医案
四大经典
岚峰pisces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