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中医靠什么走向未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靠什么走向未来?
[复制链接]
178
|
0
|
2019-8-23 00: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药业界一直存在“中医(院)首先要‘姓中’”的说法,多年来我一直认这个死理:中医医院原本就是“姓中”。不信但看门前挂的那个牌子,再看公函后面那个红戳,分明就是个“中医医院”的署名。所以,愚以为“中医医院首先要‘姓中’”的提法,要表达的准确意思应该是“中医医院首先要‘是中’”,而不是“姓中”。
“姓中”、“是中”虽一字之差,却有标本之别。如果我们把“中医医院首先要‘姓中’”作为中医的定位性口号来使用,就会误导社会、政府以为挂了个“姓中”的牌子,中医医院就是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以为颁发了个“姓中”的本子,“中医药”就后继有人了;以为“姓中”医院的崛起,“姓中”医药师的兴旺,中医药就振兴了、发展了、中医药事业就取得“辉煌成就”了,进而导致在“辉煌成就”面前沾沾自喜,慢慢地对中医药的关注减少了、投入减少了、政策不倾斜了,社会中徒有虚名的中医也就越来越多了,真正“是中”的医药师却越来越少了。
其实上世纪80年以后,中医药一直发展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姓中”环境里:中医药的现代教育缺少中医药思维和知识传承;浮躁的社会风气使“是中”人士无法尽心于中医药事业;不良中医药企业影响中医药发展之本;中医药教育西化;由西医来掌门的“中医医院”;西医药师主持“中医药师”的晋职晋升;连四气五味、四诊八纲都不懂的“中医药专家”;大量充斥西医色彩的“中医药教材”……无不是在“姓中”的幌子下形成的。而恰恰是这些“姓中”们不懂中医药,不信中医药,不用中医药,干扰阻碍着中医药的发展。因此,应用“中医(院)首先要‘是中’”取代“中医(院)首先要‘姓中’”。
其实,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之前,直接用“中医”来冠名治病场所、称呼医者、编撰书名几乎是没有的事,因为那个时代在中国起主导作用的只有一种医药,疗效好,声誉高,无须“姓中”,自然“是中”。西医进入后,为了有别于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医学体系,在中国传统医药学的前面冠字以“姓中”,这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不过以“姓”来甄别真假中医药就实在是有点舍本逐末了。
从政策层面来讲,要改名更姓其实非常简单,你不愿姓中,我就不给你授牌,不给你发证。但是要让他“是中”则比登天还难。因为“是中”就是“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各种中医药手段和方法,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及一些疑难和重大疾病治疗上的优势,满足民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非几代人不能完成其大任,而能担此大任者,绝非仅仅“姓中”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医学视频
新闻中心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
肿瘤治疗中心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雪贝贝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