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人民日报:别让中医薪尽火不传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人民日报:别让中医薪尽火不传
[复制链接]
143
|
0
|
2019-8-23 00: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国内的中医高等院校被誉为中医人才的摇篮。然而,近年来中医教育却面临着西医化的命运。由于课程设置和考试关系,中医学生必须要过英语四六级,必须要修西医理论和理化知识,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在学西医,而中医经典反倒成了选修课。造成的结果是,中医学生的外文和计算机水平都很高,却读不懂《本草纲目》的《序》。没有通读过《黄帝内经》的中医大学生甚至硕士生、博士生大有人在。很多学生毕业后既不懂“望闻问切”,也不会开方配药,名为中医,实为西医。这样的西化教育被自嘲为培养中医的“掘墓人”。
所谓的现代中医教育,实际上是模仿了现代医学教育,模糊了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多年来,中医高等教育只注重医学理论的传授,缺乏认知思维模式的转换。不少中医药大学生入学两三年后,依然不辨“阴阳”、不懂“五行”,较难接受中医学知识体系,进入不到应有的学习状态,甚至还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思想不稳固,到头来只能是弃“中”学“西”。
中医不同于西医。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中医重平衡,西医重对抗。中医院校教育首要的,是建立起中医的思维体系。近代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皆系人类文化之早熟品。中医的情况大抵亦如此。中医和西医文化背景不同,治疗理念迥异。西医的方法培养不出中医的思路。中医教育必须遵循中医人才的培养规律,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基础之上。
发展中医,人才是根本。近年来,我国中医人才青黄不接,出现传承危机。2009年,我国首次评选出30名国医大师,但大都年事已高。几年间,王绵之、方和谦、任继学、李玉奇、张镜人、裘沛然、强巴赤列、何任等8位国医大师相继去世,中医药如何薪火相传?
与“中国中医”命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中医”正在蓬勃发展。自美国成功进口中医针灸以来,中医针灸和中医气功开始普及,并加快中药的科研、审核和普及工作。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六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传统医学决议》,敦促成员国将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卫生服务体系。
国医大师邓铁涛曾自嘲,“我们是一代完人”——“完蛋的人”,人将死,薪尽火不传。反思改革中医的教育与传承,当是时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新闻中心
会员之家
肿瘤治疗中心
医学视频
传统文化
临床经验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
白色叹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