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炎用寒凉须谨慎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炎用寒凉须谨慎
[复制链接]
187
|
0
|
2019-8-23 00: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近时有一种值得引起重视的倾向,一些中医在学习了一些现代知识后,习惯套用现代医学的病名和治法来处方用药,最典型的如诊断为炎症,即一概用苦寒清热之剂以消炎:伤风感冒初起,表证未罢,邪未化热,即用板蓝根、大青叶等苦寒之药以求退热;伤风咳嗽,痰多流涕,每用川贝母、竹沥等凉润之品以求止咳,以至于风寒之邪失宣,感邪不解,咳嗽迁延,甚或成为痰饮、哮喘等证。又如咽痛音嘶,初起每由风寒外束,金实不鸣,若套用现代医学“咽炎”名称,药必清热消炎,邪失宣透,往往由急性转成慢性,欲其根治则难矣。
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上述诸病必须审证求因,区别对待,并非几味清热药所能奏功。病邪入侵,或从肌表感受,或从口鼻吸入,或从肠胃内传,受邪之后,正气必起而抗之。肌表受邪,则恶寒发热以求从汗解;口鼻受邪则打喷嚏、咳嗽;胃肠受邪则呕吐下利,都是正邪抗衡,生机受害之象。医者当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引邪外达,所谓“邪祛则正安”也。前贤立汗、吐、下三法皆攻病达邪,因势利导,复其生机之法也。若一味套用现代医学之“炎”说,概施以寒凉,冰伏生机,鲜有不误事者。症状微减于前,戕害必成于后,临证不可不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科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