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论肝为血室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论肝为血室
[复制链接]
161
|
0
|
2019-8-23 00: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历代医家对于《伤寒杂病论》中血室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言血室为胞宫说、冲脉说、大小肠说、胸膈以上胸腔之地说、血脉血分说、不必拘定部位说等诸多学说。然笔者认为“肝为血室”。
《伤寒论》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妇人中风,发热恶寒是表证,经水适来而失血,则肝血亏虚,在表之邪乘虚入侵而与血搏结。若得之已七八日,则邪已内侵,表证已罢,而见热除身凉;邪已入里,与血相互搏结,气血运行不畅,脉道不利故而脉迟。胸胁为肝胆经所循行的部位,肝藏血主疏泄,现热与血结,疏泄失司故胸胁下满如结胸状,后世称为“血结胸”。肝血亏虚,外邪乘虚而入与血搏结成实热,血热上扰神明而见谵语。期门为肝之募穴,肝藏血,热与血结成实热,故刺期门以疏利肝气,气机通,实热去,血脉通,则病愈。
《伤寒论》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妇人中风,初有表证,经水适来,外邪乘肝虚之时,内入与血搏结,而经水适断,肝血亏虚,疏泄失职,故七八日后正气有所恢复,致正与邪争,续得寒热。寒热发作有时如疟状,病居少阳,尚可驱邪外达,故方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助正祛邪。
《伤寒论》145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妇人伤寒发热,恰逢经水来,外邪乘肝虚之时入侵于内,与血搏结。因气属阳而主日,血属阴而主夜,病在血分而不在气分,加之暮则阳入里,阴行事,故见白天神清,入暮谵语。言“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是指邪不在胃及上二焦,故不可妄用汗吐下三法。因“妇人伤寒,发热”恰逢“经水适来”,邪尚有出路,病可自愈,临床中亦可刺期门或予小柴胡汤治之,以缩短病程,不必拘泥。
《伤寒论》216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条文首冠“阳明病”,就必然存在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即“胃家实”,则积久化热,致肝失疏泄,藏血失司,而见下血,此下血当为肛门出血。肝失疏泄,气机逆乱,热与血结,上扰清空故见谵语、但头汗出。故刺期门以利肝气,泻肝热,濈然汗出则愈。此热入血室之下血并不仅仅见于妇人,亦可见于男性,由此可知,血室男女皆有,热入血室之证,男女均可见到,临证时需加以注意。诚如成无己云:“阳明病下血谵语,此为热入血室者,斯盖言男子,不止谓妇人而言也”;喻嘉言云:“男子阳明经病,下血谵语者,亦为热入血室”;柯琴云:“男妇俱有是证”;张隐庵云:“此言阳明下血谵语,无分男妇而热入血室也。”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云:“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并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少腹为肝经所循行的部位,产后失血致肝血亏虚,失于所藏,水邪乘虚而入与血结,故曰:“此为水与血并结在血室也”。因此方选大黄甘遂汤,大黄甘遂破血逐水,阿胶养血扶正,使邪去而正不伤。
朱邦贤云:“肝为刚脏,少阳生气寓于其间,既有敷和之德,又有收藏之能,收发自如的生理特性,用来说明其对气血的调节作用,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动则血敷而运,静则血收而藏,机体于动静之中,血运有敷藏之便。”这同样说明了血与肝脏的所藏关系。正如柯琴所云:“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
综上所述,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血室”记载原文的深入分析,热入血室总因肝藏血功能失司,致外邪乘虚而入,与血搏结所致,故笔者认为“肝为血室”,因此“热入血室证”也非妇人专属,而是男女皆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莎拉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