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中西医融合是趋势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西医融合是趋势
[复制链接]
59
|
0
|
2019-8-23 00: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西化”、“以药养医”、“以西养中”成了普遍现象,简、便、验、廉的中医药因其“廉”而受到有意无意的排斥,阻碍了中西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
“中医好,西医也好,中西医结合更好。”
这句话的来历,年过九旬的国医大师朱良春至今铭记在心。新中国成立不久,林伯渠手术后频频呃逆,不能进食,医生曾两次下病危通知。周恩来总理十分焦急,请章次公诊脉查病。他只用一味药,煨成独参汤,用勺一点一点地倒入病人口中。半个时辰,病人不再呃逆。至此,47天的顽症完全治愈。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病案讨论会,讲了上面那段话。
“中西医结合”诞生以来,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说,中西医结合至今并没有形成一个学术界公认的、内涵确定、外延清晰、符合逻辑规则的科学定义,多是从常识、经验、技术操作层面的解释。
陈凯先认为,中西医结合面临着“不中不西”的问题,中医底蕴不深、西医基础不牢、中西医知识融合不够,没有突破中医和西医的局限,没有建立起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生存和发展脱离不了经济支撑。当医疗被推向市场,“中医西化”、“以药养医”、“以西养中”成了普遍现象,简、便、验、廉的中医药因其“廉”而受到有意无意的排斥,阻碍了中西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
中西医结合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也优于单纯中医。两种医学不能互相代替,但是可以互补
中西医结合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也优于单纯中医。张伯礼说,在一些重大疑难病、复杂性疾病诊治中,中西医结合更是经常采用、确有疗效。使用介入方法治疗心肌梗死,20%~25%的病人术后会出现心肌血液供应不能恢复的问题。如果在围手术期使用中药,这种情况的发生率会降低一半。
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不足,能不能取长补短有机结合?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医学体系。张伯礼说,西医是基于解剖、生理、病理基础上的分析科学,重视形态机构和病变局部。中医学是在系统论指导下的整体医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重视人体功能状态和整体调节。两种医学站在不同角度和层次把握人体的健康,具有等同的科学价值,有很强的互补性,但不能相互取代。
张伯礼强调,中西医结合是取两法之长,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令人可喜的是,在生命科学领域,两种医学逐渐靠近,宏观整体与微观局部相结合,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相统一,这种观念已逐渐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主流。
中医辨证,西医辨病,各有短长。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就是发挥中西医诊治疾病的集合优势,创造新的诊疗体系
朱良春表示,中医辨证,西医辨病,各有短长。证候是机体的病理反应,疾病是症状产生的原因,两者有因果关系。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就是发挥中西医诊治疾病的集合优势,创造新的诊疗体系。
从简单“混合”到有机“结合”,最终到完全“融合”,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趋势。陈凯先认为,中西医结合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两种医疗手段的综合运用;第二层次是理论上的结合,形成新医学和新药学;第三层次是思维方式的融合,也就是哲学层面的融合。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科协主席李兰娟院士认为,中医是中国特有的医学。中西医在中国结合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两种医学互相借鉴学习,甚至部分达到互相融合,长此以往,必然产生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中国医学。(王君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医学视频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肿瘤治疗中心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
临床经验
白色叹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